杜绝跳楼事件的发生还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邵阳新闻在线2015/05/14 16:37:13 分享到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谢建中)近日,河北省衡水二中为防止学生发生跳楼事件,将6层教学楼每层都安装了密封的铁栅栏,引发了众多网友热议。有的网友认为,有些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容易冲动导致悲剧发生,面对近年来频发的跳楼事件,该校安装不锈钢护栏的行为是对学生的一种有效保护。但也有网友指出,杜绝学生跳楼事件应当靠心理疏导,加装护栏不但禁锢了孩子的自由,还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压抑感,诱发系列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众所周知,学校的安全工作责任重如泰山,一所学校办得再好,教学质量再高,但如果安全方面出了问题,例如,学校的学生发生了跳楼事件,虽然是学生自杀,没有法律责任或法律责任不大,但涉及的麻烦事可想而知,学校、家长、社会和媒体等都会不得安宁,所以,河北省衡水二中为防止学生发生跳楼事件,将6层教学楼每层都安装了密封的铁栅栏,这种做法引发了众多网友热议:有的网友认为,有些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容易冲动导致悲剧发生,面对近年来频发的跳楼事件,该校安装不锈钢护栏的行为是对学生的一种有效保护。但也有网友指出,杜绝学生跳楼事件应当靠心理疏导,加装护栏不但禁锢了孩子的自由,还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压抑感,诱发系列问题。

  笔者首先对衡水二中这样做表示理解,因为据媒体报道,衡水二中曾经在去年10月11日和今年3月29日的半年内发生了两起高三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出于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学校这样做确实也是迫不得已。

  其次,笔者认为,媒体报道的一系列学生轻生事件,不仅与家长无原则的宠爱和过分的保护有关,而且与部分学校的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拼命追求考试成绩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完全忽视了学生通过“素质教育”可以解决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有关研究显示,学生自杀大都与不能承受学习压力有关。2014年5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搜集了2013年发生的79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其中57例报道了明确自杀原因的案例显示,“成绩下滑或不理想”“教师行为失当”“作业没完成”“家长期望值过高”“被家长批评”等是导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据此,该蓝皮书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为此,笔者建议,要想杜绝学生跳楼事件的再次发生,一方面要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立即走上“素质教育”的正轨;另一方面在目前的中小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束缚的形势下,在全国各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者设置必要的“心理工作室”,并配备合适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或专家,利用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以及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识”等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例如,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这就要求首先要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采用个别咨询与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其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也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尽量减少和杜绝学生跳楼事件的再次发生。

  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著,也不可能使所有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中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