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5月7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赴树丛在河北秦皇岛调研工作时强调:国有林场改革一定要按中共中央1号及6号文件要求,坚守国有场的公益性质,坚守保生态,保民生两条底线!
国有林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城步苗族自治县现有国有林场5个、森林公司1个,经营面积109万余亩.约占全县森林面积1/3,是沅江水糸和珠江水糸重要的水源林涵养区。依托5个国有林场,城步先后建立了金童山、南山、白云湖、两江峡谷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占县域森林、草地面积的51.7%。还先后荣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深呼吸百佳小城”、“全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等光荣称号。“亲近自然,乐享森林多样性!”这才是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城步的真正原因.但少有人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林业干部职工的汗水和心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林场有员工470多人,人均工资才300多元,刚上岗的职工甚至只有200元.林场根本留不住人.”城步苗族自治县云马林场原场长王芳蔓回忆道.这次改革,国有天然林全面禁伐.大家也普遍认同。但,禁伐远不止收起斧头那么简单。城步国有林场鼎盛时期有员工3000余名.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由于财力不足,对国有林场实行了“事业编制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在这种体制下,许多优惠政策难以覆盖到国有林场。限额采伐又使靠山吃山的职工根本发不出工资.为了生计,大部分林业职工,在高海拔、高寒且生态脆弱地带造好一批又一批水源林子后,含泪选择停薪留职,背井离乡下海找饭吃去了。
停伐后,如何让本来就困难的职工脱贫致富,如何创森护林?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共赢?这是新形势下国有林场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国有林场的公益性质,要求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其改革,在定岗定编定经费等方面率先探索、积累经验。强调把保民生、保生态作为当前国有林场改革的重心。中央、地方财政应适当增加天保工程财政资金,提高生态补助标准。各级政府应尽快将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统筹安排,加快推进职工棚户改造工程,化解林场债务;支持职工上岗,切实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产业转型、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确确切切让群众享受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生态建设成果.
总之,只有一手抓生态,一手保民生,两手都要硬,职工才欢迎.这是苗乡一线务林人发自肺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