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大刀阔斧查腐败、正歪风,一大批“老虎”、“苍蝇”纷纷落马,群众纷纷点赞。与此同时,各级地方纪委的“战绩”却似乎没有那么显眼,虽然也时有查处科长、处长等小“苍蝇”的报道,但总让人感觉地方纪委的工作力度远逊于中纪委,以至于目前的反腐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老百姓都盯着中纪委不遗余力地反腐,等着一个又一个“老虎”落马,地方纪委却反而“清闲”了,存在“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
地方纪委清闲归清闲,可网上不断爆出的各种“小官巨贪”现象、老百姓干活办事还是要靠“打点”的切身经历,让人感觉中国大地苍蝇仍然不少,一些党员干部的“四风”作派仍在毒害着社会,这些都与各级地方纪委的“清闲”格格不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想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腐败的毒瘤要想连根剜除,必定离不开各级地方纪委这一片广泛的“群众”来发挥作用。
在传统体制下,制约地方纪委履职尽责最主要的是制度,现行的制度并没有将地方纪委独立开来,而是处处受制于人。腐败从来不是个人问题,而往往存在一个利益集团,作为地方的纪委,拍个“苍蝇”是没问题的,可要是“苍蝇”后面跟着个“大老虎”,那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历史也早已证明,从上而下反腐难,从下而上反腐更难。中纪委反腐是不但要拔萝卜,还要除去萝卜上的污泥,这需要勇气与魄力,而地方纪委想松松土都的提心吊胆,真的是寸步难行。因此,很多地方纪委都选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置人民群众于不顾,甘心沦落为腐败利益的既得者。
可喜的是,中纪委的反腐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地方纪委书记的密集换将,说明中央开始关注地方反腐问题,已经着手锻造多支反腐“主力军”。几只“大老虎”的震动过后,需要的是从制度上进行约束,让不能腐、不想腐成为主旋律。地方纪委也应当乘着这个东风,开始主动作为,毕竟现在的社会风气很大程度取决于地方纪委的作为。作为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如果仍然对群众身边的腐败不管不顾,只会让人民寒心,会让群众觉得我们的党的反腐太“高大上”。
“老虎”是从“苍蝇”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如果在“苍蝇”少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老虎”了。基层是腐败的温床,地方纪委不作为,腐败的毒瘤就永远无法根治。反腐中只有中央和地方纪委连成一线,形成合力,才真正没有脱离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