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舟山考察时所说的“干部好不好,百姓说了算”,与古语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不谋而合,而如何让群众能说话,说了能算话呢?
第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受现行干部提拔和考核制度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干部来说,“政绩有亮点,提拔有盼头”这样的错误观念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思想,诸如“以地生财”此类的方式已屡见不鲜——卖掉一块地皮,建起一座大楼,带动一个地区。但肯扎扎实实关心群众日常生活,不厌其烦地为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操心的干部,却是少之又少。
第二,畅通信息渠道。信息时代带给人民的是通讯的便捷、信息量的丰富和诉求表达渠道的畅通,网络问政、电话调查、走访慰问等多样化的意见征求方式,纵然保证了人人可发声,却未必人人敢发声,不少领导干部侍权生娇,卖弄官威,不把群众的批评当回事,或者干脆强行“堵住”群众的意见发表渠道。“众口”固然“难调”,很多干部吐苦水,说为群众办十件实事不得好,办不好一件事情就遭骂,但这不能成为塞堵民声渠道的借口。群众能说敢说,干部听得骂声,这才是健康的干群沟通方式。
第三,优化选拔方式。在干部的提拔任用上,杜绝关系户,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干部的工作考核也要“接地气”,不单看亮点政绩,做到把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作为评价标准;让群众敢说能说,更要让群众说的能“算话”,把民声反馈作为干部考核的重点,同时对群众意见的采纳要形成科学的考核方式,杜绝官员刻意“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