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浙江舟山与村民座谈时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2015年5月26日新华网)
干部好不好,需要群众来“打分”。这是新时期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良策、好举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持续破除“四风”,树立党员干部新形象,实现了党风政风根本性好转。坚持解决好党员干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核心问题,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问计于民,集民智,聚民心。
每一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着干部的升迁,他的表现好与坏当然要群众来“打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是不是遵纪守法、恪尽职守,是不是廉洁奉公、造福一方,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只有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了解百姓疾苦,体察群众冷暖、妥善处理群众诉求,感受群众喜怒哀乐,与群众同呼吸、共甘苦,自觉杜绝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是组织可以信赖的好干部。群众也会毫不吝啬的竖起大拇指给你“点赞”。
以群众满意度来检验成效是检验干部好坏的一剂良药。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幸不幸福,是检验干部各项工作良莠的试金石,也是干部工作的最终目标。群众认可了,工作才算得上完成;群众打高分,工作才算见真效、实效。党员干部要特别重视群众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倾听群众的评价,以群众的满意来检验工作的成效。
群众的参与能激发干部工作效率。只有群众来参与,干部感觉到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才会更有行动的自觉性和针对性,才会更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才会用真心、使真劲;只有依靠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党员干部才会守土有责、富民有责、兴业有责,才不会忽视自己肩上的责任,才会把为民造福奉为天职;只有群众的参与,才能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也最有评判权。只有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诚接受群众监督,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满意。同时,群众的参与,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把群众评价的好坏作为官员功绩考核的标准,问计于民,也只有这样,干部的考核才能更贴近群众,更公平、公正,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