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要做到“三会”

邵阳新闻在线2015/06/05 09:46:05 分享到

  笔者作为是省人大代表,又是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对人大代表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常思常想,觉得无论哪一级的人大代表,都应该做到三会,即:会听、会问、会监督。人大代表要会听。

  作为人大代表,必须要发挥好耳朵的作用,练好倾听的本领。听百姓之诉说困难,听百姓之诉说意见,听百姓之诉说建议。百姓之困难,需要人大代表去解决;百姓之意见,需要人大代表去反映;百姓之建议,需要人大代表去提出。百姓之言,可能有好听的话,也可能有牢骚的话;可能有直白的话,也可能有委婉的话,作为人大代表就不要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的方式、说话的表情,而应在意说话的含金量。

  牢骚话不耐听,可能耐用;一句骂娘的话,可能令人警醒,警醒之后会有良策。善听百姓各种话,就要做到:一是真听。真听就是带着感情去听,把自己的身架和人民群众放到一个平台上。真听才会有人说真话,才有人敢说真话。二是细听。细听就是耐下心静下气听人民群众说话。细听老百姓说话,就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是静听。静听就是能在人说牢骚话时不急躁,让人把话说完,把气放完,以“宁静致远”的心态去听,把听牢骚话当作听到真话最好的机会,听后再去想去思去问自己。人大代表要会问,这是作为人大代表的基本功。会问,就是好问、会询问。

  人民群众来自方方面面,由于文化、经历、表达能力不同,在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时,往往会有“不会说”、“不敢说”、“不能说”等尴尬情况,有的想反映却说不出来,或者说不到点子上,答非所问,问非所答。要在问中得到真东西、多情况,就看人大代表的问功了。会问者,问的人家高兴,问的人家想说,问的人家敢说;不会问者,会问的人家没话说、不敢说、不能说。一个会问的人大代表体现了调查研究能力。要做到会问,至少要做到:善于引导,调动起被问者说话的积极性。使被问者消除疑虑、消除恐惧,无拘无束的回答问题;善于启发,让被问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竹筒倒豆子一般说出心里话;善于点拨,让被问者从无话可说中找到话题。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为人大代表不能以“考官”心理和姿态去问,要以平常心态平民身态和人民群众平起平坐的交流。要创造问者有答、答者有问、问答结合、共同探讨的说话氛围,形成言犹未尽的局面。

  人大代表要会监督,这是作为人大代表的真功夫。听了、问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就要抓住一切机会为民代言、建言。不为民代言、建言,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建议“一府两院”听不到,在人大代表这一层梗阻了,也是人大代表不作为不尽职的表现。要做到会监督,就要求人大代表必须做到:一是在人代会上会说话,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带到会上去,不能脑手空空听会当哑吧代表。二是在闭会期间敢说话,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足,及时向各级人大和“一府两院”反映,不当光唱赞歌的代表,要当挑刺的代表。三是在履职岗位上会学习。打铁先要自身硬。人大代表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敬法。不学法不懂法无法做好法律宣传工作;不守法不敬法,无以当好全民学法守法的榜样。作为人大代表要做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就要首先成为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敬法的模范。四是在履职岗位上树好形象。监督别人,首先要监督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法的规范下学习、生活、工作。有的人大代表以代表自居又不自重,以代表自豪又还任性,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不良影响,这样的形象怎么能做监督工作呢。五是在履职岗位上接受新事物。

  人大代表不仅要学好用好宪法和法律,还要多读书多学习,吸收新科技、新知识,用崭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充实武装自己。要紧跟互联网的新发展,善于做好互联网的文章,运用新媒体、大数据做好人大工作,抓好人大监督。人大代表会听、会问、敢监督,对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抓好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人大工作和人大监督,是至关重要的。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和人大监督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人大工作和人大监督的质量和水平。各级人大代表应从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入手,把会听、会问、会监督作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也要下大力抓好人大代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升人大代表会听、会问、会监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