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下周末即将迎来2015年高考,而眼下正是莘莘学子为高考最后奋斗的时候,不少学校想尽办法鼓励学生,于是,这种霸气侧漏而又虐心的标语应运而生,并爆红网络,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的人认为这种标语能有效激励士气,为学生擂鼓助威,而有的人认为,这些彪悍的高考标语励志过了头,增添了学生本就沉重的高考压力。对此,你怎么看?
一年一次的高考很快就要来临了,虽然高考不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考仍然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机会。面对这一场关乎个人前途的大考,学生、老师和家长们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许多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士气,激发学生斗志,总喜欢在班级前后黑板上方张贴醒目悦耳的“励志标语”。例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这些“励志标语”爆红网络,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的网友认为这种标语能有效激励士气,为学生擂鼓助威,而有的网友认为,这些彪悍的高考标语励志过了头,增添了学生本就沉重的高考压力。
笔者认为,这些血腥暴力的高考“励志标语”语言表达太过极端,功利性太强,不宜在学校里张贴。这是因为“励志标语”一方面是鼓励学生士气,激发学生斗志,减轻学生压力的标语,所以,这些标语在形式上应该是阳光、活泼、充满人情味的标语,在内容上应该是健康向上、温馨感人、极具人性化的标语。例如,“2015一半是高三一半是大一”;“2015我们志在必得”;“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拼搏比理想更现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等等。这样的“励志标语”不仅有利于增强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读上去才更温馨感人,充满人情味,更具人性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励志标语”,值得在校园里张贴和推广。
另一方面学校挂高考“励志标语”给学生鼓劲和提醒,其初衷是好的。不过,部分学校炮制了一些“雷人”的励志标语,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都造成误导。例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这些励志标语分明是在教育学生: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单纯地看其高考的成败。如果考取了北大、清华等名校,就意味着这个人就成功了,名和利都有了,否则这个人就是人生的失败者。这样的名利观与真正的成才观相去甚远,它全然不顾其他的人才评价标准,只取高考成绩这唯一的标准,给学生造成了极大误导。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那些高学历人才“就业更难”是普遍现象。相关统计表明,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现象明显,硕士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这是因为在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以及鼓励自主创业的当下,多元化就业是大势所趋,例如,现在的北大、清华学子由于“就业难”导致毕业后卖猪肉做生意的有之;由于兴趣和爱好的不同,“弃北大读技校”的也有之,由于学历高“就业更难”而导致“博士后教高中”的也未尝不可;而有些当年成绩差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凭一技之长,在各自领域里干得风生水起且成绩斐然的也大有人在。可见,一场考试的成败,对一个人而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所以,考取了北大、清华或者读了研究生、博士生既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更不能够成为社会上一些学生和家长眼里所期待的“天堂”。为此,笔者建议,高考“励志标语”不必太极端,更不必太功利,高考“励志标语”也要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