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效写在群众的脸上

邵阳新闻在线2015/06/08 17:32:17 分享到

  近日,笔者偶尔听到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私下里抱怨:“明明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学习教育,邀请专家授课、撰写学习心得,忙得筋疲力尽,却还要被群众讥讽为装模作样搞形式主义,实在觉得有点憋屈。”

  孟子云:“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一个人的行为正因为得不到自己内心认可和思想支持,一旦遭遇外部质疑,就会很容易灰心丧气满腹委屈,这本身就说明学习还不够深入,信念还不够坚定。实际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主观世界进行改造,进而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决不能因为群众的一句牢骚意见,就板起脸来针锋相对,甚至半途上撂挑子、耍性子。毛主席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只有从一开始就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从批评的声音中去深入查找自身的不足,善于依靠群众的智慧来不断改造我们的学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贴近实际、深入具体。

  从一开始就要奔着问题去学习,从一开始就要敢于向自己“开炮”,这样的学习才能入脑入心、深入灵魂。实际上,问题是无处不在的,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有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在开展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认真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带头放下身段,走到基层群众中去,敢于把自己摆进去,通过揭短亮丑,红脸出汗,真正达到刮骨疗毒的功效。但是,我们还有些同志总喜欢把问题埋在锅里,学习的台子搭得“高大上”,内容却干瘪乏味,场面“火”了,民心却“冷”了;还有些同志总喜欢“好为人师”,把学习都看成是别人的事,台上振振有词、指指点点,大道理能说几箩筐,台下却我行我素、吃喝不误。如何一来,群众怎会没有意见?

  “关键要给群众以看得见的利益。”学习是新一轮的实践,学习是为了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一旦脱离了这个原始初衷,我们的学习就会变成无头苍蝇到处乱撞,群众是断然不会买账的。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补好精神之“钙”,拧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行为的“总开关”,从根本上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庸俗主义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当然,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绝不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搞一刀切,对上级精神“照葫芦画瓢”。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善用批评的武器,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才能把学习改造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墙内开花墙外香。”真正的学习绝不是仅仅陶醉于自我的的理论说教,亦不是言之无物的无病呻吟。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聆听群众的呼声,准确把握时代的步点,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不断地带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