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今天上午公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提出了8个方面举措。主要包括: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此,你怎么看?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国的广大乡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待遇都很低,成家立业难,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年龄大的教师出不来,年轻的教师特别是男教师本身就很少,所以也进不去,造成这些地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严重老化。使我国乡村教育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使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国务院办公厅于6月8日上午在人民网上正式公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提出的八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二是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三是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四是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五是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各地要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六是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七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按照乡村教师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八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出台,让乡村教师看到了希望的春天,很多人都高兴地说:“乡村教育的春天真的来了!”但笔者认为,要想使《计划》中的八项举措真正落实到位,还必须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真下功夫,共同努力。首先,要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其次,要使大家明白: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次,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下大力气,使八项举措真正落实到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制定符合乡村学校实际的有效措施,把准支持重点,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八大关键举措。到2017年,逐步形成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总之,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的关键是要努力加强和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使大家都知道,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的重要性;同时,要从行动上想方设法努力解决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使八项举措真正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乡村教育的春天就会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