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关注度

邵阳新闻在线2015/06/17 10:21:49 分享到

  6月9日,毕节四名儿童惨死家中的案例引得网友一片唏嘘。四个孩子,最大的13岁,最小的5岁。花一般的年纪,就这样如流星般陨落。得知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十分关切,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各地加强督促,把工作做实、做细,强调临时救助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不作为、假落实的要严厉整改问责,悲剧不能一再发生。

  救助流于形式,基层政府应该将承诺落实到实处。记得毕节也曾发生过五个流浪儿童在垃圾箱里毙命的悲剧,当时的毕节政府也曾宣布过一些补救措施。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由财政每年拿出6000万元用于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承诺是有效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落实?此次悲剧表明,当地政府的承诺并未真正落实到位。而此次丧生的4名儿童,生活极其贫困,只靠玉米面果腹。这不禁让人质疑,6000万资金,真的最终发放到留守儿童或其家人手里了吗?是否只是为了应付当时的舆论?责任追究机制是否健全?

  救助不局限于物质方面,基层政府应侧重“情感”求助。笔者了解到,这四个孩子家庭有着基本的生活保障,贫困与饥饿并不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应有的关爱,导致性格孤僻,处于一种不健康的成长环境。由此折射出,基层政府的关爱应该还要侧重于情感方面的精神求助,配合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简单的物质救助。孩子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内心世界想必是极度崩溃。如果“一帮一”措施能够到位,给予孩子必要的心理辅导,相关部门能把这种特殊家庭孩子的生活状态、情感状态纳入关注和预警范围,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诚然,如果基层政府能够提供足够多的职位给当地的青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要忍受父母的外出打工;城乡二级壁垒依然存在,农村儿童落户入学俨然成为一道坎。所谓的户籍有的时候真的是把人为难到走投无路。现在,这个问题正在破冰,渐渐地,会让更多的留守儿童不再留守。截至2013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仍超过6000万,城乡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任重道远,其中基层政府更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落实问责制,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帮扶,让他们远离心理问题,有一个愉快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