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教师“收礼歪风”不能搞一阵风

邵阳新闻在线2015/06/17 10:24:19 分享到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黑龙江省教育厅先后查处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接受宴请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乱订教辅资料等违规违纪行为63起,157名教师和学校领导受到了清除教师队伍、降级撤职、取消教师资格等不同程度的惩处。(6月13日新华网)

  黑龙江省重拳整治教师收礼违规行为,对于净化教育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校园风气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整治教师收礼歪风,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歪风盛行有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及根源,必须依靠制度管人,规范教师行为,重塑师德师风。

  部分教师师德低下,客观上助长了送礼歪风,去年教师节有则新闻,说扬州的一位幼儿园老师在微博晒出一张大闸蟹礼盒的照片,配文称“螃蟹是学生家长送的,但我更喜欢人民币”,赤裸裸地向社会公开表示自己爱财,暗示学生家长送礼就送人民币,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

  在该不该送的问题上,扭曲的权力观作祟,导致家长学生盲目跟风、攀比送礼。为不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为了赢得老师关心,对自家孩子“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座位安排上行个方便,在学习生活上多点关注,多数家长会选择在教师生日或者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给教师送礼品,有的家长担心别的家长学生送,自己不送,老师会不喜欢,有的担心在大家都送的情况下,自己不送会被同学耻笑,这种攀比从众,客观上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一定心理负担。

  在该不该收的问题上,其实教师也纠结,我们相信多数教师会有基本的职业操守,不会主动向学生索要礼品,但是如果学生送个康乃馨或是贺卡等一心半意的东西,收吧,容易让学生产生攀比心理,一年年比谁送的礼物高级,谁送的礼物更有“含金量”,不收吧,容易伤害孩子自尊,毕竟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需要多沟通。

  如何规范教师行为,一方面要靠教师自觉坚守职业操守,锤炼高尚师德师风,提高甄别能力,对于礼金和重要礼品一律不能收,同时也要引导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警惕攀比、投机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更要靠制度,要建立教师违反师德行为查处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师德舆情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考评机制,强化师德监督问责制度,依靠制度力量,形成监管严密、处理及时、震慑有力的高压态势,督促广大教师加强自律,从严规范自身行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整治教师收礼歪风,营造良好校园风气,塑造崇高师德师风,防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深”式的问题反弹,就必须把一项项规范教师行为的制度落到实处,坚持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