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姓的反映来检验为政得失

邵阳新闻在线2015/06/19 17:18:06 分享到

  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这一句通俗易懂的话语里包含的宗旨情怀、民本情怀、检验工作的标准、群众工作方法值得每位党员干部认真领会学习。

  官员能否受群众欢迎,关键看他是为了“做官”还是“做事”。为做官的,往往喜欢作秀:短期内容易出彩的,对自己升迁有利的,他们就不惜代价拼命干;而那些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低的基础工作,他们就不那么热心;为做事的,往往以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心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自觉多做雪中送碳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这两者的“境界”高低不言而喻。一些官员的政绩观之所以会出现偏差,根源在于自身的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从而为世俗名利所缚。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写“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条幅以自警,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杨善洲一辈子只追求“共产党员”这个光辉之“名”、“实现人民利益”这个崇高之“利”……这些都是永远值得学习的先进榜样。

  合格的官员必须要多点民本情怀,少点官僚习气。俗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官员民本情怀的体现,在于懂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在于深怀爱民之心、常修为民之德、恪尽为民职责。如果心里没有民本情怀,就会摆架子,高高在上,衙门作风十足,漠视苍生疾苦,令群众生厌和不耻。缺乏民本情怀,在于没有摆正自身位置,对“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认识不清。为官的本质在于奉献,要自觉对照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的群众观,对照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对照习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要求,不断涵养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始终牢记只有把人民放心上,人民才让你坐台上。

  做好群众工作方法千条万条,最根本的是要做细做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时候都要明白:搭一次“花架子”,就把群众的心伤一回;走一次过场,就与群众的距离远一分。其实,拿出真心诚意来为民办事,即使没办成,群众也不会有多少怨气;如果只是简单地糊弄一下,群众就算得了一些好处,也不会说干部的好话。最近网上曝出的“拆迁户哭,干部笑”的视频事件,涉事的干部在大的原则上并没有做违反相关政策规定的事情,但他对拆迁户哭诉时大笑的态度却足以说明,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因为他不懂得尊重民意,不会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群众工作不是靠台上的豪言壮语和纸上的天花乱坠,而是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件实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决策时要少些个人意志,多深入群众中调研,广泛论证,让决策经得起群众的评判和历史的检验;在落实政策时要正确对待群众诉求,通过落细落小落实,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和口袋里;要通过深入体察民情,倾听群众的反映,才能最准确地感知我们工作的成败得失。

  大道至简。只要我们自觉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和方法,时常躬身自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工作就能实打实、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