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进标语还需谨慎

邵阳新闻在线2015/06/23 17:06:33 分享到

  近日,邵东县禁毒办制作的一条禁毒标语“吸食传统毒品使人变成‘哈醒’,吸食新型毒品使人变成‘癫子’”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QQ等公众平台传得火爆。“哈醒”“癫子”,这是典型的邵阳方言,谐趣的方言表达进入严肃的官方标语,新颖别致,引发热议。

  街头惊现官方方言标语,这已不是首例,早在2011年,汕头市龙湖区交通护栏上多处张贴了新颖鲜活“潮语版”方言交通安全宣传标语,不少网友同样以“给力”、“大赞”、“接地气”等字眼予以肯定。回顾早些年的宣传标语,多为像“严禁通行”、“禁止闯红灯”、“前方事故多发路段,今年已死××人……”等面孔严肃、生硬的说教式标语,非但没有起到宣传教化的作用,反而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事倍功半。如今,这样的标语口号正在一天天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讲究人性化、和谐化的新式标语,如“文明礼让,安全出行”、“但愿人长久,千里路畅通”、“逞一时之勇,得一世之悔。”或温情脉脉,或幽默风趣,或文采飞扬,亲和力倍增。这样的转变,使得“忠言”更温馨顺耳,更抓人眼球,更能让人欣然接受。

  这次邵东县禁毒办大胆创新,将禁毒标语“本土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之以趣,从宣传效果来看,当地群众留意、领会、记住了标语,充分起到鼓舞人、温暖人、警示人的作用,切实提高了当地群众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但是,倘若方言进标语真如网传那般好,为何大多数标语还以普通话为主?为何在2011年尝试了方言进标语后便偃旗息鼓了?方言,是一种非正规的语言,针对面较狭窄,当地人或许能从方言标语中迅速领会到含义所在,领会之余还能会心一笑,但外地人非但感觉不到这份幽默和温情,反而连最基本的宣教目的也达不到。而且,这种幽默感带来的实际功效到底有多大,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毕竟以亵玩的心态对待一件严肃的事情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目前,我们正在推广普通话,虽然说不一定要消灭方言,但使用方言,尤其是在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需要谨慎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方言有没有使用的必要性,如果用普通话就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甚至起到更好的宣教意义,应该使用受众群更广泛的普通话;第二是方言有没有表意的明确性,方言要面向广大的受众,把重要的事实表达清楚是需要首要考虑的,如果使用了方言,让群众更加困惑,还不如不做此创新之举。

  方言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正确的场合使用,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还能为体制方法的创新略尽绵力。所以,以审慎姿态将方言融入标语的举措是无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