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夕,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而隐瞒不幸的消息,等到高考结束再告知真相……这样的悲情场景,我们并不陌生。今年高考结束,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是否该隐瞒家庭重大变故?有人觉得,十年寒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隐瞒真相,属人之常情,但也有人对这种做法表示反对,认为不该把高考置于亲情之上。对此,你怎么看?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是否该隐瞒家庭重大变故?网友们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该把高考置于亲情之上。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身为女儿就该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以尽孝道。高考再重要,也不该弃最基本的亲情伦理于不顾。更何况,高考凭的是实力,心情悲痛未必就考不好。反对者说,这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尽孝固然重要,但高考同样重要,并且一名学生为了高考准备了十几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可谓毕其功于一役。为此家人隐瞒真相,让孩子以正常的心态参加高考,是另一种形式的爱。也有网友引申到更深层次的意义,认为这表明高考被过度放大,甚至绑架了我们的生活,再一次证明了“一考定终生”的弊端。
笔者认为,这三种考虑都有道理。但按照我国大多数人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我还是比较赞成反对者的说法:虽然尽孝固然重要,但高考同样重要,而且一名学生为了高考准备了十几年,精神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经济上也耗费了不少的钱财;所以,高考事关个人前途和家庭幸福,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可谓毕其功于一役。为此家人隐瞒真相,让孩子以正常的心态参加高考,是另一种形式的爱,这种爱有利于孩子的正常发挥。
这是因为首先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的爱,虽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人死为大”,更何况是自己的亲身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作为女儿本该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以尽孝道。但作为家人来说,既然父亲的死亡已经成为事实,而且“人死不能复生”,任何悲痛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化悲痛为力量,强压着悲痛让女儿安心全力地对付高考,至于能否考上大学,这也无关紧要,如果考上了大学,当然全家人高兴,女儿的成功既是对亡父的安慰和对家人的报答,也是对本人努力付出的检验。
再说即使没有考上大学,也在情理之中,不要过度悲观,要正确面对现实社会,积极面对人生道路,努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选择一条“考不上大学就读技校”的人生发展之路,也是前途无量啊!因为自己毕竟毫无分心地参加了高考,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最大能力,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因此,没有考上大学,对家人和本人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和不必要的后悔。而且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那些高学历人才“就业更难”是普遍现象。普通大学生已经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多元化就业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在近年以来,党和政府正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也就是自主创业。例如,现在的北大、清华学子由于“就业难”导致毕业后卖猪肉做生意的有之;由于学历高“就业更难”而导致“博士后教高中”的也未尝不可。而有些当年成绩差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凭一技之长,在各自领域里干得风生水起且成绩斐然的也大有人在。可见,一场考试的成败,对一个人而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高校转型措施,国家正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把“普通高校”或“普通高中”转为“职业院校”或“职高学校”,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些地方读技校不仅学费全免,而且会免除部分生活费。所以,在现代社会里,读大学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一些已经考上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为了减轻“农村家庭出身”的经济负担而“主动放弃大学读技校”的有之;由于本人的兴趣与爱好不同而“弃北大读技校”的也有之。事实证明,在目前形势下,“主动放弃大学读技校”就会成为今后就业中的香饽饽,在就业形势方面也是理性的选择。
由此可知,虽然高考不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考仍然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机会。面对这一场关乎个人前途的大考,学生、老师和家长们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所以,高考前隐瞒家庭重大变故有利于孩子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