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僵尸肉”看食品安全

邵阳新闻在线2015/06/26 11:28:20 分享到

  据报道,长沙海关近日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冻品案,查扣冻牛肉、冻鸭脖、冻鸡爪等约800吨,价值约1000万元。冷冻技术的发明,本是为了保证食物的新鲜,然而,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其中,很多人喜欢吃的“泡椒凤爪”,是走私冻品的“重灾区”。

  对于这些岁数过大的走私肉类,媒体将其称为“僵尸肉”,这个称呼形象之极。本应该入土的“僵尸肉”,却窜上我们的餐桌成为“佳肴”,这中间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无良商贩溃烂的道德底线。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这些走私“僵尸肉”是如何逃过层层食品监管窜上我们的餐桌的呢?

  这些僵尸肉并非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国内,它们能够长驱直入,除了不法商人利益熏心铤而走险,也与把门的篱笆过于粗疏有关。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力,让走私进来的“僵尸肉”得以畅通无阻地在市场上流通,降低了无良商贩被发现被查处的违法成本,使其敢于铤而走险为了暴利无所不用其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要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不仅要严厉打击冻肉走私,不仅要严惩无良商贩,更要强化一整套的食品安全监管,真正让“僵尸肉”之类的问题食品无处可藏。

  严厉打击违法走私。要坚决打击采购和销售走私肉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使用走私肉及使用病死畜禽为原料加工制作食品的违法行为。违法者之所以铤而走险,在于“僵尸肉”超低成本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得他们放弃了道德底线。因此,要严厉打击违法走私,有效提高违法成本,一旦查处属实的,该罚的要坚决处罚,该追究的,要追究到底,要让违法者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昂贵代价。

  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全面覆盖从源头到餐桌的各环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构筑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此次“僵尸肉”的事件就提醒了监管部门,除了要严密盯防国内的问题食品,也须严密盯住流入国内的问题食品,加强走私冻品的源头管控,把住关,关紧门,瞪大眼睛不让问题肉进入国内。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食品溯源制度”,即流入市场和民众餐桌的食品,必须可清晰查及其身世,产自何地,哪个饲养场,谁加工的,如何流通的等等,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就迅速处理。同时可以通过重奖等方式,激励知情人勇于举报,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僵尸肉量有多少,都流向哪里,内部人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