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这是伟人邓小平关于实干最朴实的论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也大力提倡实干新风,集中表彰的102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他们都是务实、进取、清廉的代表典型,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务虚言,但求实干,他们谋事创业背后的故事催人奋进,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标杆,党员干部当好一名实干家,就要认真分析找出先进典型身上的闪光点,笔者认为,当好一名实干家最少应有三个“标准配置”。
实干,要有“个人干净”的清风亮节。党员干部“干事不出事”是组织所求、群众所盼。“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争做实干家首先要做到“个人干净”。有种观点说的很对,“一个地方如果经济上去了,党员干部却倒下了,这不是成功,如果经济上去了,但是党员干部站住了,这才是成功”。习总书记提出党员干部要“个人干净”,为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为官做人的底线,“个人干净”,说话做事才硬气,为官才更有底气。自身不干不净,怎能坐在台上一本正经,大谈“打虎拍蝇”?怎有底气站直身子,自诩“两袖清风”?党员干部谋事创业,“个人干净”是底线,恪守不住这条底线,就是对党不忠,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实干者,更谈不上实干家。
实干,要有“自啃硬骨头”的担当气魄。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遇到艰难任务时,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千方百计地抓好落实;在难点和棘手问题面前,敢于冲锋陷阵,知难而进,想方设法解决。说到底,勇于担当,就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态度和“不把硬骨头留给下一任”的担当气魄。其实我们身边不乏勇于担当的好党员、好干部,浙江建德市委书记戴建平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他把“不把硬骨头留给下一任”作为自己主政一方的行动指南,他不服输,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他越要把它拿下,正是有着这样一股韧劲和执着,在他任上,“麻园巷拆迁”、河流污水治理等一个个硬骨头被啃下来,也因此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实干,要有“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党员干部要务实,要把加快地方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要务,就要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实干不蛮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发展地方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就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出台政策充分考虑尊重百姓意愿。优秀县委书记廖桂生从实际出发,立足长远发展,提出了产业扶贫开发的路子,最终走出了一条“以统筹城乡带动产业建设,以产业建设推动扶贫开发”的“造血”式扶贫的路子,这种扶贫开发“汝城模式”在全国叫响,并被作为样板经验予以推介,学习廖桂生就要学这种实干加巧干的作风。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何时期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途中必然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必须靠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扎扎实实干好每一件工作,以实干实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