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优质、合体、美观、舒适的校服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团队意识、传播平等精神的有益方式,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意见》提出了具体措施,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二是有效规范校服市场。三是加强校服质量检查。四是强化学校选用管理。选用学校要建立家长、学生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购买校服遵循自愿原则。近些年,校服的外观、质量、价格等方面饱受诟病,出台《意见》也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请针对校服现状,谈一谈你的看法。
笔者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中小学生在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美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学生穿校服是校园文化的载体,集体归属的标志,自律自重的尊严,平等相处的约定。在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于学生的着装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学生统一穿校服是世界潮流,已经体现出时代特色。所以,中小学生穿校服的好处很多:一是学生穿上校服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身份特征有别于社会上其他人,从而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各方面自觉约束自己,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二是所有学生都穿上统一的校服,就会让大家感觉同学之间是平等的,在穿着打扮上不会产生攀比心理,容易形成一种团结、合作和相互尊重的氛围;三是穿校服是勤俭节约的具体表现,因为它减轻了家长对孩子服装上的消费投入,杜绝了学生在穿着上相互之间讲排场的现象发生;四是可以杜绝学生穿奇装异服远离庸俗,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五是便于得到社会的监督,学生穿上校服不便随意出入电子游戏厅、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从而避免社会上的一些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六是校服按照质量要求面料含棉量不低于35%,穿着会舒适、透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七是学生穿上校服在学校举行的校内外各种文体活动、庆典活动、实践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统一组织和安全管理,而且整齐规范的校服可以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八是学生穿上校服可以少逛商场,不为衣服的颜色、款式的搭配和变化等耗时费力,使学生能够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上。
可是,近些年来,我国校服的外观、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一直饱受诟病,不仅是因为上海“毒校服”事件中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是因为我国的校服以运动服为主,学生长期穿这种运动样式的校服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青少年的天性和对美的追求。从网友频频上传款式不美观的校服照片,到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问中国留下了关于校服美丑的大讨论。这些情况都说明校服的设计及安全问题已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校服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是学校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展示了一个国家的教育和服饰文化水准,带动着国家文化的发展。校服设计要继承文化传统,融合时代精神,展现时尚风格,彰显学生青春风采。因此,我国校服的革新已是大势所趋,中小学生校服的革新也要人性化。为了确保我国校服的安全舒适、质量可靠、式样美观和经济实惠等特点,笔者建议:
一是各地中小学校应该尽量根据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设计和制造符合本地学校的个性化校服,学校在设计和制造校服时,一定要充分征求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可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校服遴选,引导专业设计人员或学生参与校服式样设计。同时要注重校服面料、功能、式样的研发,校服式样设计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体育运动与课间活动需要,突出育人功能,贴近地域文化特点,符合时代精神特征,并适度契合传承民族文化需求。式样遴选工作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质量和样式要全程监管,对于违规操作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逐步健全校服式样推荐评议制度。例如,相对于中国学生对运动校服的抵触心理,我国学校在设计和制造校服时要向日本和韩国学习。在日本和韩国,校服早已成为学生最喜欢穿的衣服。日本校服历史久远,校服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特有的服饰文化现象。校服是一种时尚、青春的象征。日本的校服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其专门聘请知名服装设计师来做设计,让校服拥有自己独特的品质。对学生来说,校服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而且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在韩国,校服同其他服装一样,拥有自己的品牌,并且完全商业化,形成了一些如SMART等的校服品牌。这些品牌为了拓展市场,经常邀请影视明星做代言人,利用中学生对青春偶像的崇拜心理,扩大其品牌知名度。正是因为韩国校服的商业化特征,使韩国校服声名鹊起,也引起中国学生的羡慕。目前,韩国的一些校服企业已经把目光投到了中国市场,如SMART品牌早在2007年就在北京举行了校服秀,他们认为中国的校服市场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选用校服的学校要加快建立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主体,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负责具体选用、采购工作。学生自愿购买校服,允许学生按照所在学校校服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各校校服款式一经选用要保持相对稳定,减少家长重复支出。寒冷地区,可结合实际设计并推行冬装校服。立足环保节约原则,选用礼服式校服的,可采用学校统一购买供学生循环使用的模式,也可探索校服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努力降低资源能耗。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穿上校服上学,一定要根据各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经济优惠,质量安全、式样美观的校服。对家庭贫困学生、革命烈士子女、孤儿、残疾儿童等,要采取多种措施无偿提供校服,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地方政府向中小学生无偿配发校服,并优先配发给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公益捐助学校或学生校服。
总之,我国校服的革新已经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校服不仅是一种学校的识别标志,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积淀。我国现有的运动校服与现代教育理念已经不能融合,校服设计应该更多地体现时尚风格,彰显学生个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校服应该跟上时代节奏,体现时代风貌,展现当代学生的青春风采。同时也说明:我国中小学生的校服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商机无限。我国从事校服设计和生产的服装企业虽然很多,但是整体设计理念落后,技术水平不高,材料选择低劣,社会普遍反映较差。而品牌服装企业一直在时尚服装市场拼杀,鲜有企业踏足校服市场,更少有设计师为校服做设计。相比之下,国外很多服装品牌是做校服起家的。因此,研究我国校园服饰文化,根据国情特点和学校文化特质设计出符合学生内心需求的校服,无疑是我国服装企业拓宽经营渠道、提高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