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方服人

邵阳新闻在线2015/07/24 16:30:18 分享到

  “三严三实”中明确提出“严以律己”,特别强调了各级党员干部要严格“自律”,把作风建设从制度层面升华到价值层面。做官先做人,做人先律己,律己是自己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只有严以律己,做好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表率,才有反腐倡廉的发言权、为民服务的主动权和干事创业的领导权,才能真正以德服人。

  纵观历史,古人都严于律己。论语中有这样的话,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在思想上,在精神上检查自己,多问问自己,活得是否有意义,活得是否有意思。长此以往,我们就能端正自己的行为。“三省”之人就好比心中有了一把尺子,每日在小事上都不放过,一点点丈量,看看自己是否做得有了偏差,所以日日修正,一辈子下来,自然身正德高了。

  有同志或许要说,这是圣人的做法,我们只是凡人。我们讲“严以律己,三省吾身”,又不是要求人人成“圣人”,但以“圣人”为托辞,又何尝不是我们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其实,圣人之高在于小处,在我们懒得答理或不屑于注意的地方,他们讲究的是防微杜渐,追求的是慎独慎微。

  周恩来总理也是我们严以律己的楷模。读过《周恩来的最后600天》一书的同志都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去世前的600天里,都是呕心沥血,殚精竭力,抱病坚持为党为人民工作,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了六年的周尚珏回忆说,“总理住的西花厅是很老的房子,地都是方砖的,始终没有修过。警卫秘书何谦提出房子太旧了,该维修了。总理同意了,但一再强调只做正常维修。何谦就利用总理到南方视察的时候,指点有关部门进行了翻修。把方砖换了地板,房间做了油漆粉刷,旧地毯也换了新的,卫生间装了澡盆,添了两只沙发。何谦觉得这样的维修并不铺张,谁料总理回来一看就大发雷霆。我们当时都在场,总理脾气发到这样的程度是很少见的。”在随后召开的每周一次的国务院办公会上,周恩来就自己住所的翻修和添置物件作了严肃的自我批评,他说:“我最不安的是,我的房子修了,带了头了,这是个很坏的头。此后副总理、部长、副部长的房子修不修?”这还没有完,周恩来又在后来一个又一个的大会小会上,就此作检查,搞得几乎国务院的所有干部都知道周恩来“犯错误”了。

  看似一件极小的小事却反映出了周总理的品质。可知周总理一贯严以律己,慎独慎微。不要小看“慎微”,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小节、小事,看起来“小”,但小节不保、小腐不断,最终会因小失大、锒铛入狱。只有守住了“小节”,才能保住“大节”。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要做到大事小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

  前不久,看了一个教育片《蚁贪之祸》,几个“蚁贪之王”在违纪违法过程中,从“小贪”逐步走向“大贪”、从量变到质变的犯罪历程让人痛心、痛恨。细究其因,就在于平时没有做到严以律己,没有筑牢防“蚁”之堤,从而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看看各种新闻,因律己不严倒在贪污腐败之中的官员还少吗?如果你真正廉洁自律,严以律己,自觉远离各种诱惑,做到心正、言正、行正、身正,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吗?

  宋朝陈亮在《谢曾察院启》中写道:“严以律己,出而见之事攻;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告诉我们要严格约束自己,放手一搏时就要有所作为;心怀子民,作为都是关于治国之道的。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广大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唯有常怀律己之心,方能保持清正廉洁。唯有做到严以律己,方能做到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