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为什么要选择“慢就业”?

邵阳新闻在线2015/07/27 10:22:00 分享到

  眼下,今年新毕业大学生开始陆续就业。然而,有调查显示,一些应届毕业生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说,此种现象被称为“慢就业”。有人说这些未按时就业的大学生是“啃老族”“毕剩客”,也有人说他们是自我意识较强的新生代。大学生为什么选择“慢就业”?请谈谈你的看法。

  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难形势下,极少数应届大学毕业生能够选择“慢就业”的想法自然有他们合理的地方。

  首先,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一种心态的调整。有些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是因为就业压力大,理想的工作太难找,普通的工作不想做,为了回避竞争,逃避现实,于是就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以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慢就业”也许没什么不好,大学生毕业后毕竟还没有真正接触到社会,利用在家休息或游学的时间可以多了解一下社会环境,趁此机会选个适合自己和有前途的职业,不然为了就业而就业,可能理想和现实差距甚多,即使就业也是勉为其难,与其这样,不如谨慎择业。

  其次,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一种任性的表现。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至少已经上了十五年以上的学,花费也已不菲,毕业之后早已是成年人,应该为父母分忧,分担经济压力。但也要看到,不少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父母暂时并不需要孩子承担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多一种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选择“慢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一般是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都有工作的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一般都比较任性,什么事情都是“我说了算”。所以,他(她)们唯我独尊,选择了“慢就业”。

  再次,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一种理性的主张。“慢就业”并不是不就业,也不属于“毕剩客”,而往往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慢就业”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想躲在家里当“啃老族”。那些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往往很有主见,不会随大流,这也就能避免盲目、草率地找工作,同时他们也是在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会被毕业生群体的焦虑情绪左右。这些人毕业后可能去支教、游学、环游世界……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情,是一种很有理性的选择,难道大学毕业生只有“毕业即就业”这一种选择吗?

  还有,选择“慢就业”的大学生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希望从事更自由、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而在我们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在高校能接触的东西有限,眼界较窄,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急于就业,而是希望在行走四方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最终选准自己的职业方向。而且,有这种性格的大学生,更喜欢选择创业之路,当上“创客”。例如,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就没有急于找固定工作,而是一边旅游一边打工,走遍全国数十个城市,还骑单车去西藏旅行。一番疯狂之后,他回到自己的城市创办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在他看来,那段游荡的岁月,给他的人生和事业都注入了很多活力。

  由此可知,能够选择“慢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因此,“慢就业”并不能为大多数毕业生所效仿与复制。父母供养自己从小读书,直到大学毕业,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一般情况下,应该找工作反哺父母了,起码不能再成为父母的经济负担。且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你慢下来,就有可能被淘汰。所以,对很多毕业生来说,不是自己不想“慢就业”,而是现实处境驱使自己去“快就业”。“慢就业”注定只能成为少数有闲有钱阶层的生活,不能成为“最难就业季”下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我想多数学生在大学毕业后,第一选择是及时就业,不想就业的只是少数。趁着应届毕业不赶快找工作,等过几年变成往届生再就业,不是给自己添堵吗?一时半会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或者眼高手低对工作不满意,“慢就业”成了最好的借口。在就业压力巨大的现实下,“慢就业”也许能够暂时缓解一下目前的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