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遏制“花钱发论文”的“学术腐败”现象?

邵阳新闻在线2015/07/29 16:01:18 分享到

  近日,有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国家打击学术腐败的力度加大,一些期刊的论文收费也花样翻新。有的杂志社直接收版面费,有的则收资料费、订阅费等,还有的让作者买数十份甚至数百份杂志,本质上都是花钱发论文。专家表示,一些地方和领域的论文“一票否决”制度,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花钱发论文”。“如今,学术不端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人人喊打的同时,老鼠还是很猖獗地活着,甚至有人一边喊打,一边做老鼠,为什么?”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提出的这一问题令人深思。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所谓“学术腐败”主要是指利用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具体体现在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或者利用不正当资源谋取学术利益,如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等。如今的“学术腐败”,已经不仅仅是造假,而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学界蔓延扩散。其中的“钱学交易”,即“花钱发论文”是学术腐败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例如,近日,有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国家打击学术腐败的力度加大,一些期刊的论文收费也花样翻新。有的杂志社直接收版面费,有的则收资料费、订阅费等,还有的让作者买数十份甚至数百份杂志,本质上都是花钱发论文。专家表示,一些地方和领域的论文“一票否决”制度,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花钱发论文”。“如今,学术不端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人人喊打的同时,老鼠还是很猖獗地活着,甚至有人一边喊打,一边做老鼠,为什么?”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提出的这一问题令人深思。

  目前,中国的科研、学校、卫生、出版系统晋升职称都要求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若干篇论文,另外,年度考核及评优也与发表论文数量和发文刊物级别紧密相联。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在全国6000余种学术性及半学术性刊物中,所谓的核心期刊却不足1000种,而中国每年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需要在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从而取得职称参评的资格。

  由于考核标准定的太高,致使不少大学教师和博士、硕士学会了弄虚作假,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从表面上看,这是个人的道德操守问题,但实际上是“逼良为娼”的考核制度所致。许多人只好花钱去买学问。据说,“两会”期间有一项调查显示:在180位受访的博士中,有60%的人承认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学术刊物,也都公开半公开地卖版面了。为了鼓励大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多出成果,许多高校要求硕士生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博士生则至少要发表三篇论文方可拿到学位证书;曾在德国留学18年的何志宁博士,目前正在国内一所高校任教。他表示,国内高校中,对老师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严进宽出”,很多老师想着多发论文,对学生指导不够。同时,很多本科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不少论文都是事到临头,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出来的,质量低,抄袭严重,缺乏新观点、新内容,相关老师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一直对论文提出了较高要求,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首先是对教师的发展不利。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水平和能力并不重要,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是发表论文,只有发表论文,才能够及时评上心仪的职称。于是,不少教师把精力用在写论文上,挖空心思发表论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一塌糊涂。结果,评职称竟然比那些教学实绩好的教师早。这种误导必然导致教师发展的畸形,不会上课没事,却一定要去搞所谓的教育科研;教学质量差没事,却一定要去写文章发表。教师越来越不重视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不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不重视班主任工作,最终受到损害的是学生的发展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其次是对教师的义务产生误导。《教师法》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有六条,其中根本没有关于教育科研的条款。关于教育科研,教师法中仅仅是作为“教师享有的权利”。我们怎么能把权利与义务混为一谈呢?教师不是科研人员,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教书育人,不能把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能强加给教师。再次是造成“学术腐败”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不少教师,也包括科研机构的教师、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有的东抄西凑搞拼盘式文章,有的不惜代价拿钱向枪手买文章,有的则不顾脸面请人代写、抄袭文章;至于发表文章,问题更多,“花钱发论文”是普遍现象。这些歪风邪气,甚嚣尘上,有损杂志社、编辑形象,有损教师形象。

  这样一来,由于“逼良为娼”的职称考核制度造成“花钱发论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也就成了稀有资源。国内的学术期刊主要依托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各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学术期刊一般都有论文“版面费”的收取规定,很多期刊都各自公开“版面费”的收费标准。一般发本刊所属单位科研人员的“内稿”基本不收费,而发“外稿”收费较高,按照学术期刊的档次分类,一篇四五千字的论文多则上千元,少则二三百元。“版面费”最后归入单位的小金库,变成了“集体”经费和奖金。期刊收取“版面费”在以前是“只可做不可说的事情”,可现在这种事已经被视为公开的秘密,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由于政府对于学术期刊的投入不足、现有的科研评价体制不健全和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严重弊端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版面费”盛行,而“版面费”盛行危害极大:一是严重影响了学术公正、纯洁的良好形象。期刊一旦收取了“版面费”,就很容易在论文质量的选取上大打折扣,使交钱就能发论文成为可能;二是交“版面费”容易使期刊在导向上走入误区。期刊本来承担社会导向的义务,“版面费”很容易使一些质量低下而观点错误的文章“登上”期刊;三是使政府管理杂志的公信力受损。因为大多数期刊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主办的,交“版面费”发表文章,会严重影响政府形象。

  为了有效遏制“花钱发论文”的学术腐败现象继续蔓延,笔者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术杂志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要努力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监督、管理、审核,提高论文门槛和品质,对存在收取版面费、资料费等违规行为的杂志必须坚决查处,这是遏制“学术腐败”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彻底改革现行不合理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职称考核评价标准,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放低“发表论文”的要求,中小学教师应该取消“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遏制“学术腐败”的继续蔓延,还学术研究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