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心痛 还有什么

邵阳新闻在线2015/08/07 16:19:41 分享到

  “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近日,网上这篇300余字《泪》的作文,被网友称为“最悲伤的小学作文”。该文出自四川省西部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州普雄镇宝石小学四年级12岁的彝族小女孩木苦依五木(汉文名柳彝)。

  这个皮肤黝黑、大眼睛的小姑娘用最朴实的语言完成了老师的作业,却真实的反映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心情:“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那天,妈妈倒了,看看妈妈很难受,我哭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饭吃了,睡睡觉,就好了。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的泪水’”。(节选《泪》)

  读着从她心中流淌出的方案,心中满是心疼、悲怜,泪水已充满眼眶,除了心疼,还有什么?网上报导,当地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已伸出了援助之手,将她的两个小弟弟接到了西昌的爱心小学,提供免费住宿和学习,当地政府每月补贴她和弟弟600元,今后当地政府和基金会也将持续对她进行帮助,让她安心读书。我相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其他同样命运的孤儿也会受到同样的对待,他们的基本生活应该没问题,长大应该没问题。

  但如何健康的成长,却是值得我们关注,当记者问她,现在家中只有她和堂妹一起住,晚上你怕不怕,她回答说:“我们家有狗,我不怕!以后我都不会害怕!”这个听起来异常坚强的回答,却让我心酸,缺少父母关爱的她,如何能够在心理上健康成长。近来,网上不断报导,贵州等地的留守儿童自杀事件频发,多少家庭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对待孤儿和留守儿童日益严重扭曲的心理,政府、社会、家庭都在思考、都在行动,那么在教育层面如何重视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教育改革应面向全体,倾斜老少边穷地区,关注弱势、特殊群体。

  当前,我国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教师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我们应该看到,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严重缺乏,许多地方还要靠支教,支教队伍人数也不容乐观。高素质教师的缺乏,留守儿童和孤儿在心里方面的教育更是堪忧。因此,政府应该从政策和待遇等方面鼓励到老少边贫山区任教,加强教师队伍的交流和专业的培训,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才能从专业教育层面较好地解决留守儿童和孤儿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远远不够,教育体制改革仍需深化,要下定决心,突破中梗阻,在全民中大力提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倾注我们的责任和关爱,象木苦依五木这样的小女孩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