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有望实现“三连降”说明什么问题?

邵阳新闻在线2015/10/14 08:37:23 分享到

  近日,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开始报名。据报道,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比2014年减少6.5万人。这是在2013年考研人数达到180万人的峰值后的“两连降”。考研降温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根据高校招生办信息,考研人数有望实现“三连降”。请谈谈你的看法。欢迎来稿讨论。

  众所周知,大学生考研,要么是为了给文凭镀金,增加就业砝码;要么是转换专业,确定职业方向;抑或是曲线就业、随大流……。但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生就业问题日趋凸显,一向被视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研究生已经不再是往日的“香馍馍”,在愈发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硕士研究生们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危机,承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部分研究生就业陷入困境,致使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少,据报道,在2014年以前的20年里,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一直在不断升温,报名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0万至15万人。然而从2014年开始,考研人数首次下降为171.4万人,2015年比2014年减少6.5万人。这是在2013年考研人数达到180万人的峰值后的“两连降”。考研降温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根据高校招生办信息,考研人数有望实现“三连降”。

  由此可知,考研已经不是第一选择,“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压力差不多,不如早点工作,积累经验后再读研,那才是有的放矢。”北师大学生小林说。一所211高校的研招办主任认为,90后毕业生就业形式多样化导致的对高学历的期待降低,越来越多学生选择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不过也有教育专家表示,一些高校过去盲目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导致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下降,也是考生放弃读研的重要原因,“高校应该苦练内功,重质不求量。”教育学博士侯正方表示。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扩招后研究生求职人数迅速增长,就业市场“满眼皆硕士”;加之研究生求职期望值普遍较高,求职时的“眼高手低”现象非常普遍。二是近年来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滑,面临着“学历再贬值”,使研究生就业大军不断陷入“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研究生做城管、卖猪肉、就业受挫跳楼自杀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每每都会引起社会的一阵强烈反响,动摇着人们“学历高,工作好”的传统观念。三是在校园招聘会上,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有些企业甚至更喜欢本科生。四是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的下降,可能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要交纳8000至10000元不等的学费,由免费到交费的变化,也让许多原本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放弃了这一计划。

  由于近年来硕士研究生连年扩招,据统计,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53.9万人,2014年扩大到56万人,2015年达到57.43万。也就是说,2014年较2013年相比,全国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数增幅为3.90%;2015年较2014年相比,增幅为2.55%。而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不及本科生的现象也频频见诸报端。例如由集大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该校2014届5990名毕业生中,硕士毕业生292人,就业率为88.36%,本科毕业生5698人,就业率达到94.06%。可以说,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学历越高越好找工作”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考研热“降温”已经是大势所趋,今后或将成为“新常态”。所以大学生朋友考研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对待,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