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6时许,咸阳市实验中学在操场上举办校运动会开幕式,上千名中学生坐在操场外围冒雨观看,而学校领导却打着伞。(10月27日搜狐新闻)
“领导撑着伞,学生冒着雨”,“强行拦住学生不准中途离场”,咸阳实验中学这一做法注定要引来一片骂声。翻开以往新闻报道,咸阳实验中学并非第一个因举办校运会而饱受谴责。在批评和谩骂声中,个别学校学会了在改进工作,就在今年8月28日,郑州市第八中学近千名初一新生在大雨中坚持完成了会操表演,而主席台上观看的校方负责人也坚持不打伞陪学生一起淋雨,该校的校长也被网友戏剧性地称为中国好校长。前车之鉴为何不引以为戒,对成功经验缘何不借鉴?从这点来讲,咸阳实验中学确实该打板子。
其实,真正让家长们气愤的还有学校不肯认错的态度。学生淋雨观看校运会导致感冒、在校门口强行拦住中途退场的学生,对这些做法和事实,学校给出的解释是“校运会准备了很久,不敢随意停”和“不能太纠缠每一个小细节”。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让人信服。作为省级重点中学,教书育人本应有更多的责任担当,学校也常教学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如今换成老师,咋认个错就这么难?
类似闹剧缘何频频上演?笔者认为,问题根子出在了学校没有真正把学生的切实利益摆在首位,说得更严重是师德师风出了问题。举办校运会本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学校的体育工作,就是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个相当规模的学校,一学期或一学年开展一次体育运动会,不仅锻炼了学生身心,活跃了校园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可在个别学校、校长、老师身上官僚主义、利己主义烙印凸现,不可否认,成功举办运动会要把方方面面的细节工作考虑周全确实不易,但是如果校运会不始终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想问题,工作就有可能违背初衷甚至偏离方向,最终得不偿失。就拿咸阳市实验中学来说,假如事先能把应对突发事件、恶劣天气等工作考虑得更细致,会前多参考天气预报,为学生准备一些雨伞、雨衣、热开水等应急物资,或者遇下雨校长老师与学生一同淋雨来个“与民同乐”,又或者干脆暂停运动会择日再办,也许闹剧就不会上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站在舆论风口浪尖饱受批评争议的负面典型一再告诫,如果学校不以学生为重,想问题办事情不把学生的切实利益摆在首要位置考虑,类似事件还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