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打白条”实质就是权力“打白条”

邵阳新闻在线2015/12/22 10:56:23 分享到

  从2011年到2013年,山东省寿光后尹村村书记、村主任、会计、电工4人前后在邱先生的饭店里打了80多张白条,欠款2万2千多元,老板无奈通过媒体曝光。(12月16日新华网)

  自古以来,“吃饭埋单,欠账还钱”是最起码的诚信原则。虽然当年签字的干部已经换届,但3年间邱先生留下的80张白条,2万多辛苦钱找谁去要?这种白条不仅仅让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大大降低,还让当地老百姓厌恶不已。

  中央早已明文规定,国家干部严禁公款吃喝。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语境之下,依旧有不少基层干部还想抱有侥幸心理,不把党纪放心中。这种吃饭打白条的行为,虽然不是贪污腐败,可也是借着政府名义去“骗吃骗喝”,怎么能够不被追责呢?打着“为村里办事”的名义去吃喝,实际是占着手中有点权力,来为自己谋取福利。目前当地对此事已展开调查。毫无疑问的是,打“白条”的干部不能人走债烂,要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山东寿光该村新任村支书认为,白条虽然是以村委名义打的,但“很多情况不是因为公事”,不能由村里还。当地相关部门初步核查发现,所欠白条存在个人私自吃喝问题。应该看到,不论是因公还是因私,干部打白条都是利用的干部身份,就是在拿权力当卡刷,都属违规。这种行为损害党的威信,伤害民心,决不能容忍姑息。

  中央八项规定已经执行三年了,不收手不收敛者就要付出沉重代价。不管是卸任也好,还是调动提拔也好,打白条的干部都应追究责任。该还款的还款,该处分的处分,该追责的追责。只有一查到底,才能让这些“老赖”们明白,胆敢骗吃骗喝,后果一定是“消化不良”。

  当前,干部吃喝打白条的事已经少见,但类似的基层腐败却仍未绝迹。土地征收流转、惠农补贴、扶贫救济等资金密集领域,仍然是重灾区。吃拿卡要、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广大群众反映依旧强烈。每一张吃喝白条、每一起“蝇腐”案件,时刻在提醒人们,整顿作风、铲除腐败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一刻不能放松。

  近年来,官员吃喝“打白条”屡见报端。比如,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王洛镇政府在当地一家餐馆三年欠下70万元白条,以致餐馆老板不得不在店外挂横幅讨账;盐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局所属江苏射阳港船闸管理所,在当地一家酒店连吃带拿共消费了27万多元,却一分钱没给;河南邓州一街道办86万“白条”吃垮一家餐馆,事情被媒体曝光后,街道办给了20万,其余欠款计划3年内分期还完……

  其实,多地被曝公款吃喝“打白条”,其实质就是权力“打白条”。要杜绝“官嘴”欠账,必须编织制度的笼子。诚如专家所言,由于多年前基层政府和组织管理相对混乱,基层干部乱吃乱喝、骗吃骗喝的现象并不少见,导致吃喝白条积重难“消”。而要化解这些白条,根治白条现象,需要更多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