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组织学生现场观看“杀年猪”很有必要

邵阳新闻在线2015/12/29 09:50:01 分享到

  12月24日,重庆玉带山小学举行“民俗文化代代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现场观看“杀年猪”,并由科学老师为学生讲解年猪的身体结构。有人赞成学校做法,认为应该让孩子多理解“杀年猪”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如果孩子被保护得太过严实,会对生活、对文化产生片面的看法,不利于健全思维和心理的形成。

  但也有人觉得,孩子年纪还小,这样的画面太过血腥,把握不好会给孩子留下阴影,传统文化的传承不需要这么血腥的方式。小学组织学生现场观看“杀年猪”,你怎么看?笔者认为,小学组织学生现场观看“杀年猪”活动对于引导小学生回忆过去的苦难生活,对比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忆苦思甜”来激励小学生翻身不忘本,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很有必要。这是因为:一方面为了让“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们亲身体会一下过去民间过年的味道,了解一些过去民间过年的习俗,同时对比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使小学生们知道:杀年猪,这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年俗。在二三千年前,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已有了很发达的养猪业。

  猪虽然很普通,但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却难得吃几回猪肉。原因是家里养的猪起码要长过一百二三十斤才能"出圈"(杀或卖),平时杀猪家里人一时半会吃不完,一般都是卖了换钱花。惟独过年(春节)是个例外,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国的广大农村,生活比较艰苦,温饱问题都很难保证,0.76元一斤的肉也要凭票供应,一年四季难得吃上几回肉。民谣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去人们盼望杀猪过年的心情,也反映了我国农村传统的过年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在我的农村老家,也常有这样一句俗话:“累一年靠过年”,一年长天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喂大的一头猪,平时不做什么大事一般都是不舍得杀的,等到冬至过后才开始杀“过年猪”了。

  特别是小寒和大寒之间,更是杀“过年猪”的高峰期。因为这段时间气温很低,腌制的猪肉不易变质。而在现代社会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几乎天天都有肉吃,天天都在过年。因此,现在人们对吃肉已经不感兴趣,过年杀猪吃肉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是非常注重“荤素搭配、口味搭配、营养搭配”的饮食原则,所以,如何实现食品的“多样化”,营养的“合理化”和口味的“大众化”才是现代人饮食的标准。另一方面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亲自见证一下“杀年猪”的整个过程,而又尽量避免了“杀年猪”这种血腥的场面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校的这种做法更具人性化。据该校老师介绍,学校考虑到学生年龄比较小,并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杀年猪”,而是先在校园内一个角落,让杀猪匠将猪杀完,并将血迹清洗干净后,再运送到操场上,让杀猪的师傅和科学老师为学生们解剖和讲解一些有关年猪的喂养过程和五脏六腑的功能,避免让孩子产生恐惧。使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们知道养猪的辛苦和猪肉的来之不易,并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科学地了解年猪的身体结构。

  由此可知,在农耕时代,“杀年猪”的确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活动,承载了众多文化内涵,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让他(她)们亲自见证一下过去“杀年猪”的过程,亲自体会过去民间“杀年猪”的年俗和年味,并了解年猪喂养的辛苦和身体的结构,对于弘扬我国传统的年俗文化,珍惜劳动成果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