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放寒假那一天,重庆南岸区黄桷垭小学学生赵伊湄被自己抽到的一道寒假作业难为哭了。作业题目是:如果没有移动设备。主要任务内容是:坚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不打电子游戏,不碰手机和电脑,每天用阅读、运动和同学互动来代替网游和上网。设置这项作业的老师说,这种体验过程能帮助孩子跳出平日里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更好地挖掘自己的兴趣,培养各类爱好。其实,完成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学生可通过团队、小组合作来走出“困局”。有网友认为,现在一个月不玩手机不上网就跟与世隔绝了一样,等一个月后再上网,网上说的啥都看不懂了。请谈谈你对这项做作业的看法。期待来稿。
众所周知,手机和电脑是现代人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早在2015年1月15日,《中国青年报》发布了一则实验结果:南京审计学校在日前发起一场活动,征集9位大学生,逃离手机一个月。没有手机,志愿者李斌发现,经常搞错星期几、错过活动安排、坐错车找不到路、约了人又被“放鸽子”、想找人记不得电话号码……“在这个校门口小巷子里买臭豆腐都可以刷支付宝的年代,没有手机真不行”。而30天期限一到,志愿者潘潇拿到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机发了一条微信:“手机终于回来了,哈哈哈哈……”回想起来,潘潇觉得“想要发现真实的自己”的这个初衷也许太洋气,不过,他更觉得,“离开手机的这一个月,至少给了我机会,去发现更好的世界。”
更有趣的是,本学期1月22日放寒假的那一天,重庆南岸区黄桷垭小学学生赵伊湄被自己抽到的一道寒假作业难为哭了。作业题目是:如果没有移动设备。主要任务内容是:坚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不打电子游戏,不碰手机和电脑,每天用阅读、运动和同学互动来代替网游和上网。设置这项作业的老师说,这种体验过程能帮助孩子跳出平日里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更好地挖掘自己的兴趣,培养各类爱好。其实,完成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学生可通过团队、小组合作来走出“困局”。有网友认为,现在一个月不玩手机不上网就跟与世隔绝了一样,等一个月后再上网,网上说的啥都看不懂了。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认为,现在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在关注“小学生如何适度使用网络”的事。这道题很有新意,算是寒假作业的一大新举措,但有些不近人情,操作性不强,很可能小学生竭尽全力,但也无能为力,这会增加其挫败感。
笔者认为,老师用抽签的方式给学生们布置的这道寒假作业不仅很有创新,而且很有意义,因为老师布置这道作业的目的是让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在一个月内脱离游戏和网络,迫使他们走出常规生活的圈子,于是就要想方设法另寻欢乐和兴趣,每天用阅读、运动和同学互动来代替网游和上网,使学生们不再停留在游戏和网络里不能自拔。这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起到了积极的督促作用,同时,有利于学生们“减负”,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值得一试。
然而,老师布置的这道寒假作业,对于家里没有手机和电脑而很少接触过游戏和网络的少数学生来说,只要家长管理得当,善于引导孩子多做其它有益的事情,也许能够如愿以偿;但对于大多数网瘾成性的学生来说,要完成这道寒假作业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这是因为虽然这道寒假作业不要求学生们练习做题,也不要求学生们看书学习,表面上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要学生们坚持完成这道作业,就必须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与网络和游戏隔绝一个月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是因为现代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更遥远,相互之间变得更加冷漠和孤独,越来越多的人业余时间都是在网络里度过,他们都把手机和电脑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手机和电脑既是现代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也是现代人出行做事的“代步工具”。人们通过手机和电脑可以经常从事与人通话、聊天、玩各种游戏、炒股票、买彩票、购车票、做网商和网上购物等活动;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发“新闻”和“新闻评论”;及时查看天下“奇闻美景”和倾听“人间美乐”,欣赏和了解天下大事,在有手机和电脑的网络世界里,真是随心所欲和无所不能,令人耳目一新和美不胜收,甚至经常是随身携带,完全成了现代人难分难舍和流连忘返的朋友。
一些牌瘾大的人每天一场牌打下来,“输多赢少”是正常现象,每当这样,难免就失了风度,砸个牌啊,说个气话啊,和牌友闹得很不愉快,真是输钱又输人。渐渐地,约这些人打牌的人少了,这些人就觉得心里空得慌。有了手机和电脑,原来喜欢打牌、搓麻将但“输多赢少”的一些人不再搞“打牌、搓麻将”等活动了,而是用手机和电脑玩起了各种“网络游戏”:如斗地主、跑胡子、打麻将等活动,一年“战斗”下来,级别和积分逐渐提高。现实中“输多赢少”的人彻底找到了“胜者为王”的感觉,不可救药地迷上了这不输钱的“网络游戏”。
而且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工作压力都很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我们大人如果一时没有了手机和电脑,就好比生活中突然停电一样难过,犹如菜中不放油盐一样没有味道,并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这就是手机、电脑依赖症。其实无论时代怎么改变,高科技如何发达,人们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不会改变,手机和电脑虽然缩短了人们在空间上的距离,但是,一方面却拉长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距离,很多人都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整日整夜地玩手机和电脑,严重地威胁着一些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眼睛视力受伤,大脑神经受损,肠胃功能紊乱,手脚不勤快等现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缠身的危险。所以,现代人的生活虽然不能没有手机和电脑,但我们必须把手机和电脑当做一种交流工具,而不能被它们所牵制,更不能无节制地依赖于手机和电脑,使用时一定要适可而止。
由此可知,如果一个月不玩手机不上网,我们大人恐怕也难以做到吧!天性好玩的小学生能做到吗?所以,笔者建议,要想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给小学生的另类寒假作业:坚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不打电子游戏,不碰手机不上网。家长和老师们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们想方设法寻找一些与手机与网络无关的新鲜有益的事情来打发时光,例如,每天可以用阅读书刊、参加体育活动、搞家务劳动、外出旅游观光和同学面对面交流互动等活动来代替网游和上网,争取通过这些活动来转移学生们的目标,充实学生们的生活,以达到寻找乐趣,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跳出平日里习以为常的网络和游戏的生活方式,更好地挖掘和培养学生们的各种兴趣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