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入园、仍穿着尿不湿、不到三岁的小宝宝,居然也被家长送进了英语培训班参加试听课。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少儿英语培训班发现,一些送进英语培训机构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3月17日新闻晨报)
在这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年代,在这飞速发展、竞争残酷、追求快节奏的时代,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众多家长浮躁。不到三岁的孩子居然也被家长送进了英语培训班参加试听课。这不是在扼杀孩子的童真,剥夺孩子的快乐?
让孩子提前学习,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也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最后带来的不仅是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方向的问题。语言专家指出,过早地让宝宝接触外语培训,有可能干扰到其后续母语的学习;另外,如果过早地把宝宝送进培训班,破坏了孩子对学习语言的兴趣,将得不偿失。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一个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孩子载誉归来时的感言是:“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别再相信“赢在起跑线上”的谎言!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而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慢慢来!
孩子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是的,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因遗传、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差异,“开花”时间肯定会不同。植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开花,也不可能经过同样的时间便成熟,有早有晚,有长有短,更何况是人,是教育。因此,作为家长,要沉住气,耐心等待,不要看到别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
历史上多少名人少年求知时代在现今人眼中都是差生。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老师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了;科学家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成绩一团糟;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被退学;英国首相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留过级……他们最终都成了天才。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只是发展程度不一而已。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父母功利心不断膨胀,如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又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孩子也就失去了童年,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幸福。所以,做父母的要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