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汉阳一中,迎来了一批很特殊的同学,他们早上6点半到校,与高中生们一同早读、做早操、去食堂吃早饭等,直到晚上9点半上完晚自习才能回家休息。每个教室最后面都坐着一名“大同学”,他们就是学生家长,每天轮流来孩子所上的班级陪读。(据《楚天都市报》)
如今家长陪读已成为一种“时尚”。有主动陪读的,如孩子年纪小,要照顾生活起居;也有被动陪读的,如孩子在校爱违纪、不按时完成作业等,老师要求家长陪读。媒体曾有“孩子上课爱讲话,多次惩罚不见效果,班主任就通知所有家长去学校陪孩子上一堂课”的报道。
武汉市这所中学,要求家长早上6点半到校,与高中生们一同早读、做早操、去食堂吃早饭,并且与孩子们一起进教室听课,直到晚上9点半上完晚自习才能回家休息,“旨在希望家长们亲身体验高中生的学习状态,让孩子和家长互相理解。而且,针对那些平时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看到父母都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对他们也是一种激励。”笔者不否认家长进课堂陪读有好处,但也有不妥之处。
一是家长没有这样的“闲暇”。如今很多学生是留守孩子,没几个父母在家,哪能来校督学?就算父母在家,也要工作。再说,一般离学校很远,早晨6点半到校,晚上9点半回家,家长个个有私家车?二是大多数家长对高中课业已忘得差不多了,就算是高中老师可能也只听得懂他所教科目,听不懂其他课程,如果家长在课堂上玩手机或做其他事,岂不影响课堂纪律,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三是家长进课堂陪读,对教学秩序和课堂纪律多多少少有点影响。
教育是项“育人”工程,确实需要家校互动,但家校互动,并不是请学生家长每天轮流来孩子所上的班级陪读,而是学校要通过家访、电话、短信、QQ、微信等形式与家庭联系、沟通,或学校定期开展家校联系活动(次数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家长们的工作生活),或家长主动向学校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反馈孩子的在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