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州市番禺区北京师范大学南奥实验学校两名小学生吐槽学校厕所太臭,没办法好好拉便便,得憋到回家才能“释放”,并做了一份图文并茂的建议书递交校长。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就此回应称,学校厕所作为学校的一项卫生基础设施,国家、省、市均有相应的标准。
厕所问题,从来都不是小问题。学校厕所作为学校的一项卫生基础设施,国家、省、市均有相应的标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规定:新建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女生应按每15人设一个蹲位;男生应按每30人设一个蹲位,每40人设1米长的小便槽。厕所内宜设置单排蹲位,蹲位不得建于蓄粪池之上,并与之有隔断;蓄粪池应加盖。小学厕所蹲位宽度(两脚踏位之间距离)不超过18厘米。厕所结构应安全、完整,应有顶、墙、门、窗和人工照明。厕所内应设有效排气装置,厕所附近应设置洗手设施。广州还明确要求,学校厕所必须“四有”,即配备符合要求的厕纸、洗手设施、洗手液和干手设施。
可是没几个学校的厕所达到这样的标准。或是设计不科学。有些厕所,尤其是贫困地区,厕所不是水冲式,只有粪坑和蹲位,排气、通风又很不好。或是蹲位少。大多是每栋教学楼每层只设一间厕所(男女分层设置),8-10个蹲位,而每层300人左右。或是遭人为破坏。有人有意损坏厕所设施,如踢烂门、损坏水龙头、用硬物堵塞下水道、砸烂大便器等;有人故意尿不入池粪不入坑;有人便后不冲水或打开水龙头不关使地面积水。
厕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往小了说它只是“吃喝拉撒”的小事,往大了说它却直接反映着一所学校乃至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建设水平。因此,无论从学校文明创建角度上讲,还是从学校人文关怀的角度上讲,都应当把厕所建设好,维护好。我们在评估一所学校是否达标时也应看厕所是否达标,不要将厕所置于检查盲区,否则,“标准”将成为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