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钱书忠 阳超轩)近几年来,银行业协会作为金融消费维权的主管部门和牵头部门,针对经济新常态、金融新形势,不断加大对金融消费者的维权力度,除组织所辖金融机构开展多项金融消费维权活动,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外,还动员多数金融机构设立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维权服务站,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专业的维权服务。但由于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只在城里设立了维权服务站,而在农村地区基本上看不到维权服务站,这对于投诉多、维权难的农村来说,农村仍是金融消费维权的盲区。
农村金融消费者在维权中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一是农民对银行业务不了解。农村绝大部分农民只知道银行有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对金融新政策、新业务、新产品基本不了解,缺乏最基本的金融常识。二是农民投资盲目。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金融机构和营销人员利用农民对金融投资产品不熟悉、规则不清楚、风险意识不足的缺陷,对农民只讲收益避谈风险,以此吸引农民购买投资产品,当农民发现投资产品出现风险时为时已晚,许多农民因投资盲目,往往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三是农民的风险防范能力弱。目前,农村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而农村老人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相关知识;农村妇女见识不广,胆小怕事;农村儿童尚未成年,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他们一旦遇到金融诈骗、权益被侵占、损害赔偿等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投诉,不知找哪个部门投诉,难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四是金融监管鞭长莫及。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居住分散,而金融监管部门受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对农村地区金融消费维权进行全覆盖和有效监管,使农村地区成为金融消费维权的真空地带。
农民是个弱势群体,也是最大的金融消费群体,作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薄弱地带,农村不应成为金融消费维权的死角,而更应成为金融部门关注的重点。保障农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是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对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除了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更需要金融部门到农村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维权服务站来推动。一方面,要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人口居住集中的地方公示存贷款利率、服务收费、业务品种、贷款条件、监督渠道等,让农村客户了解各项业务政策,维护农村客户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要在农村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反假币宣传”、“个人征信宣传”、“反洗钱宣传”、“防诈骗宣传”等活动,通过设置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摆放折页、播放宣传片、设立咨询台等方式,向农村群众普及非法集资、反假币、反洗钱、预防网络诈骗以及所谓高收益的“保险理财”等金融知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农民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设立投诉电话,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收集整理客户的意见、建议和举报,明确客户投诉归口管理部门、客户投诉处理部门职责、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客户投诉处理办法等,以实际行动破解消费者投诉难和维权难,让维权服务站真正成为广大农村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伞”和“护身符”,以此推动和谐、稳定的金融消费环境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