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而私”方成久远

邵阳新闻在线2016/05/24 10:14:03 分享到

  自人类诞生以来,公与私就作为一对矛盾客观存在。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的思维在不断提高,对公与私的认识不可谓不深刻。“分其厶以与人为公”“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兼覆无私谓之公”……追古溯今,不难发现,无论处于哪一个时代、哪一种社会形态当中,从思想范畴来讲,“公”具有天然的正义性,公对私总是具有压倒性的道德优势。然而,这种认知上的优势往往并没有在具体行为中得到完全体现,很多人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言和行成为了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根源还在于思想认识不深刻,把公与私看成是“剑拔弩张”的殊死敌对关系。

  大家为公,小家为私。“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盛。”中国近代屈辱史一再证明,一个人再富有,如果国家羸弱不堪,那也会失去人格的尊严与生存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个人与国家、民族始终是命运的共同体,个人与国家同频共振,就会迸发出巨大的正能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梦不是某一个政党、某一个个人的中国梦,它与每一个炎黄子孙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民众,都要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举过头顶,才能确保个人利益有所归属。

  公在久远,成效可能一时不明显,但是源远流长、功在千秋;私在眼前,表面上风光,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是难以为继。现实当中,不乏一些目光短浅的人,贪图个人名利,只顾眼前利益,大上高耗能低产能的项目,大搞见效快周期短的政绩工程,把一个地方搞得乌烟瘴气,这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又有何异?但凡能够做到先公而后私的人,大多胸怀宽广,目光长远,有大智慧;但凡热衷于损公肥私的人,多为鼠目寸光之辈,只知道耍小聪明,成不了气候。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广大党员干部务必深刻思考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凝心聚力,善做善成。

  公与私的较量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千万万个单独个体的思想行为通过量变的积累发生质变,汇聚成一种社会风气,它既被个体的思想行为所影响,又影响着个体的思想行为。现实当中不乏有些这样的人,看见别人占了一点公家的便宜,就抑制不住自己的私欲,认为自己就是沧海一粟,左右不了大局,偷偷干点损公肥私的勾当也无关痛痒。殊不知,每一朵雪花都应愧对雪崩。如果人人抱着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听之任之,坏风气就会呈几何倍增的速度蔓延开来,最终形成一股难以遏制的歪风逆流。

  “逆水行舟,一蒿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改革发展日益步入深水区,社会进入转型期,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相互掣肘,新矛盾新问题亟待破解。党员干部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主心骨,能否辩证看待公与私的关系,找准公与私的结合点,将思想行为统一到改革发展的大道上来,显得尤为关键。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主动担负起从严治党的千钧重担,做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的表率,做先公而后私的道德模范,聚小流成江海,集小胜为大胜,率先垂范以具体实践去引领社会风气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