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属性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地名文化属性信息采集工作,以确保更好的保护传承优秀地名文化,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5月28日,为黄山复名徽州疾呼18年的著名作家李疾在合肥举办了“为何呼吁恢复徽州地名——文化传承与今天的我们”主题讲座,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无独有偶,90年代湖南省原洪江市与黔阳县合并为新洪江市,原洪江市更名为雄溪镇,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导致了现在8万“洪江区”居民没有自己的政府与人大,严重的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但是众多改名城市当中也不乏成功者。例如,张家界原名大庸,在改名之前,还只是湖南的一个小县城。1982年,大庸境内的张家界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4月4日大庸市正式更名为张家界市。改名后,张家界市先后通了铁路,建设了机场,知名度飙升。2009年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跃入全国一线旅游城市行列。
还有一些城市趁改名的时候,为争夺品牌效应,出现了好几个城市争取同一个名字的现象。如在上世纪90年代,湖北省的黄冈和咸宁就因“赤壁”的归属权而争斗多年,两市因此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辩论未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城市更名,到底是一改成名还是一改成迷?众所周知,地名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地名的灵魂。地名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它传承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就如同一个人的名字一样,它应该是一个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其本人整体形象最真实、最客观地表现,即便改也应该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而不应该随随便便就被改掉。
地名,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品牌效应,完整地记载这个城市的过去并能呈现它的现在以及未来。同时城市的更名也应考虑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的接受度,对于那些曾经因某种原因而被“不合理”改名的城市,应该通过合法的程序及时更正过来,以便让地名能够代表这座城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