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微何时不再任性

邵阳新闻在线2016/06/15 15:24:01 分享到

  6月1日,甘肃陇南成县卫生计生局官微发布了一条纪念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36周年的政务活动信息,引来一些网民的跟帖议论,官微管理员与多名网友在网上多次互评转发,双方均“言辞犀利”互不相让。最近获悉,涉事微博管理员已被批评教育。(2016年06月12日新京报)

  这一事件促使人们思考,党政机关和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与群众的互动,可是作为官微的运营者。该如何平衡自己的个人冲动与职业要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每个人都是新闻发布者,拥有话语表达权。近年来,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网络问政,“僵尸网站”琢渐消失,“模板式”回复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与群众互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具体贴心回复,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体现了政府部门走“网络群众路线”的意愿,可是,仍然有小部分的官微太任性,与网民掐架,引来网民围观。把官微背后的政府部门置于舆论的“烤场”,说白了,是缺乏危机公关的能力,不善于引导之术,“媒商”欠缺。

  纵观这些年突然蹿红的官微类公共事件,基本多是运营者私自夹带个人情感处理问题。例如2014年6月3日上午,岳阳市政府门户网站微博管理员何云峰将个人与网友互动的信息错误发送到官方微博上,称投诉问题的环保志愿者为“环保绿茶婊”,其言语粗俗,素养低下,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再例如今年6月3日,四川平昌县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力挺太原警方执法被误传为“警察打人”事件,“遇到警察执法,请不要随意拍摄,因为法律不允许。”这些引发争议的官微之说,虽然最后都以橡皮擦一删了之,其背后隐喻的政务官微管理之混乱,却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也有很多的官微通过有意思的回复,对于引导舆论起到很多的作用。比如针对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聚众斗殴的网络传言,南京江宁区的官微在发辟谣信息时提示,“内容有点长,图片有点大,关注此事件的网友请耐心看完”,这是与人便利的“有意思”。每一个政务新媒体,背后的运营管理者都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产品充满亲和力与创新活力,从而更接地气、更富趣味、更有效果。

  政务官微,运营上要有制度化的个性,运营真不能夹带个人感情,意气用事,胡乱发布言论。官微、官网,乃至官方公众号,它是官民沟通的桥梁,也是民众窥视政务运行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