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提高农民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邵阳新闻在线2016/07/31 09:46:20 分享到

  近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普降强降雨,造成洪水泛滥成灾,给农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笔者调查发现,投了农业保险的农民因有保险保障,把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而没有投保的农民,受灾后却只能单挑独扛。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采取提升气象预报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措施增强农民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并通过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来弥补农民的灾后损失。

  农业保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推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推出的农业保险险种主要有农产品保险、生猪保险、牲畜保险、奶牛保险、耕牛保险、山羊保险、养鱼保险,养鹿、养鸭、养鸡等保险;对虾、蚌珍珠等保险;家禽综合保险、水稻、蔬菜保险、稻麦场、森林火灾保险、烤烟种植、西瓜雹灾、香梨收获、小麦冻害、棉花种植、棉田地膜覆盖雹灾等保险;苹果、鸭梨、烤烟保险等等。

  眼下,各地虽采取增加保险险种、提高保费补贴等优惠政策来防灾减灾,但农民的投保意愿并不高,农业保险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问题。据笔者调查,农业保险之所以难以普及,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的风险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自然灾害事不关己,有些以前购买过保险的农民由于没有遭遇过灾害,便不再购买农业保险,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购买农业保险是赔钱的买卖,不愿继续投保买平安。二是保费过高、赔付手续繁琐以及赔付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农民的投保积极性。对于赔付,商业保险公司往往制定苛刻的条款,不赔偿的排除项过多,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另外赔付额过低,也是影响农民投保意愿的重要因素。保险公司往往只赔付农民的生产成本,而不考虑其实际收成。遇到自然灾害,这样的赔付很容易导致农民生活陷入困境。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讲,一场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往往不是他们能够负担的,保险公司对于农业保险也时常存在观望态度。三是宣传不到位。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少,但真正为农民办理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微乎其微。由于受农村地域广、营销费用高、保险人员少等因素的制约,保险公司感到鞭长莫及,难以将农业保险宣传向偏远山区农村延伸,使绝大多数农民不了解农业保险常识。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农业稳则国家稳,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行业,而农民是弱势群体,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很弱,国家推出农业保险正是急于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对农民来说,购买农业保险是抗御自然风险最有效的途径,也是防灾减灾最直接的受益者。因此,增强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农民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购买农业保险应是农民的必然选择。作为保险公司,也应针对农业现状和农民的投保需求,积极开展农业保险险种的开发,适当提高赔付标准,简化赔付手续,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保投保,以便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的利益,确保农业稳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