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小留学生群体连同低龄留学现象再度成为公共话题。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最新发布的挂网调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5年在国内读完高中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27%。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或预科及语言学校。低龄留学热潮悄然掀起,并仍在继续升温。
就事论事,其实国外的开放式教学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学生个人做好的语言、心理等多方面的准备、家庭经济条件宽裕的前提下,出国留学有何不可?但低龄留学热的产生除了家庭水平提高,中产阶级家长送子出国数量增多、部分学生向往国外开放式教育方式等客观因素外,逃避中高考的检验与家长学生间的攀比心理也不容小觑。出于这种心理选择出国留学,而不考虑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和个人能力的盲目出国崇拜是万万不可取的。
出国留学实则有利有弊,需理性看待。一方面,出国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不同于国内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无法认同应试教育,更倾向于全面发展,兴趣培养的学生无疑是人生又一个可行选项。且低龄留学生在社会文化、语言、学习和未来工作模式等方面更加国际化,未来也会带给中国更多了解国际准则,掌握最新思想和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低龄留学生在国外孤身在外,缺少亲情,缺少朋友,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往往孤立无援,他们是否能抵御这种孤独,健康成长还因个体而异。当小留学生终于学业有成,毕业工作时,他们往往还要克服自身的另一大障碍——对自己身份和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即文化断层。
因此,家长、学生务必要理性看待低龄留学,全面分析,科学理性做选择。家长想要把孩子送出国,首先应明确出国留学的出发点是立足于孩子更好地学习成长,而不是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而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更不是盲目的留学崇拜。其次,要提前做好规划。一方面,提高孩子语言能力,为他们打好语言基础。另一外面,要摒弃过往家长除了孩子学习统统包办的溺爱教育,有意识地锻炼其独立性,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在留学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交友情况,如果发现苗头不对,要及时劝导。最重要的是,学生和家长一定要学习、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