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河北蠡县小男孩在户外玩耍过程中,不慎落入废弃机井内,事件发生后,当地县委、政府迅速组织人员物力进行营救,公安干警和消防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救援,与此同时,许多志愿救援队伍和群众陆续赶来,加入营救,最终经过四天四夜的连续营救,终于找到小男孩,但已无生命体征,地方党委政府不抛弃、不放弃的营救精神获得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的高度赞扬。真正贯彻落实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是急事、难事,如果遭遇干部“踢皮球”,部门之间“打太极”。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圆满解决,就可能会加深他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观感,只会损坏政府的公信力,甚至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关注最多,诉求最多的问题往往也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小事,供水、供暖、供电等公共服务,也是影响群众基本生活的重大问题,这些对党委政府来说,可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但对群众来说确实感觉“天都塌下来”的大事。润物细无声,把群众一件件小事都办实了,汇集起来就是了不起的大事,就是温暖民心的好事。所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就能考验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衡量党员干部是不是真转作风,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是不是真心实意为民服务。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关键在“学”,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在“做”字上,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践行“两学一做”,不能仅仅看汇报材料,资料图片,而是要看他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事,群众得到了多少实惠好处。只有把解决群众的苦事、难事、烦心事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才能拉近党群关系,促进干群关系,才能获得百姓的理解,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