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实现大国崛起

邵阳新闻在线2016/11/22 09:26:19 分享到

五千年来,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一代又一代的劳动先辈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令世界叹服。改革开放后,新时代的劳动者同样谱写了一曲曲建设共和国的的美丽歌谣,在各领域中展示了“中国速度”,C919大飞机、高铁列车的“定位臂”更是彰显了“大国工匠”的风范,让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从教育、社会价值观等各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用劳动实现大国崛起,既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也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梦想。

我们目前面对这样的现实困难:一方面,人们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是歧视,认为劳动者低贱,没出息的人才去做的;认为“公务员、教师、企业家才是高人一等”,认为“参加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工人就会低人一等”;另一方面培养的劳动者的职业教育面临着很多的困境,缺乏资金和政策的扶持,职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职业教育院校生源不足等问题依然很严重,导致蓝领劳动者供不应求,从而出现技术低、工资高的“囧境”。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对症下药解决当前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让劳动贯穿孩子的教育。家长要意识到看似简单的打扫卫生、做家务、养宠物、浇花施肥等日常劳动,可以逐步培养出孩子爱护环境、团结协作、承担责任等美德。通过劳动,孩子可以和周边建立起了多样的关系、生命变得丰富、感受力得到增强。最主要的是克服慵懒,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除天下”。一个连被窝不折袜子不洗的孩子将来会有多大的成就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社会上绝大部分的啃老族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家长们要有危机意识。

让劳动工作更有尊严。社会价值观需要改变,社会应该提供更加公平的劳动条件和分享劳动成果的机制。“让劳动人民既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殷切希望。有尊严地得到社会认可就是遥望星空。每年春节期间,大城市的劳动者回家过年了,整个城市的萧条就是体现劳动者价值最直观的体现。

让职业教育模式更专业。中国职业教育长期被忽视。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转变价值观念,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改变教学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优化学科设置和市场与时俱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薪酬待遇、打开职业通道等多方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应该作为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和高等教育平等平行的教育。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是去考本科、硕士、博士,而是去做技工、工程师、企业家。拉面师傅、凉拌菜师傅、电焊工等等蓝领同样是“高材生”。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呼唤,涉深水需得自身本事硬。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劳动者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给力大国崛起。(吴增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