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各项事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面对经济转型、环境优化工作的推进所面临的新常态和新问题,政府唯有拿出“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决心和干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拉开中国梦的序幕。
目前,我们的市场创新环境还比较脆弱,“创客”不好当,创业往往意味着痛苦的放弃和艰难的选择,意味着承受巨大的风险和失败。真正能创造价值的创新在于千千万万富于创造精神的个体,在无畏的探索中,在大胆的思辨中,极富价值的新产品、新思路脱颖而出。同时,创新又是脆弱的,可能仅仅一个失误和疏忽,伟大的创造就可能面临失败。创新,特别是万众创新,需要政策环境的呵护。
搭建公平、高效的搏击舞台,才能让优秀的拳击手发挥更高的水平。政府需要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投资环境,推进简政放权,尤其是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让大家在公平竞争中搏击壮大。有些流程盖章费时费力,企业三天两头在这些部门转悠,却总有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不仅给企业添加了沉重的负担,更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做到”雪中送炭”。资金问题是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手中有粮草才能心中不慌张。据统计,我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远远低于创新型国家的比例,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大量创新型的小微企业难以获得政府资金的扶持。同时,因为创新型企业往往没有贷款抵押物,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政府只有加大财政投入,向发达国家看齐,更要协同银行在政策上给予创新型企业的实质性帮助。
弘扬创新之风,正确看待失败。通过文化宣传,建立进取的企业文化,激励每个人参与创新,甚至鼓励合理性的失败,这是诞生伟大创新的基础。当一个“创客“是光荣的,决不是老旧观念中的不务正业。失败了,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指责少批评。总结了经验才能更好地发展,跌倒是为了走得更远。”不以成败论英雄“,政府要引导社会舆论,给予暂时失败的创业者掌声,而不是白眼。
“周邦虽旧、其命唯新“。没有创新的民族的没有希望的,不会创新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创新之路任重道远。政府只有把各项工作扎实落到实处,我们的创客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一飞冲天。(吴增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