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方能治“四风”之“本”

邵阳新闻在线2016/12/29 09:32:40 分享到

“标本兼治”是一个中医名词,意思是不但消除了表面的病征,而且根除了引发疾病的原因。前几年,中央下发《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对专项整治、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组织落实做了明确要求。

反对“四风”也要“标本兼治”,建章立制方能治“四风”之“本”。“四风”问题的表现形式是“标”,而有关规章制度的缺乏或不完善是“本”。不仅要针对“四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行治“标”,更要加强制度建设来治“本”。

不讳疾忌医,敢治肯治,勇于进行制度建设。蔡桓公“讳疾忌医”终致死亡,纵有神医扁鹊在侧也无能为力。中国共产党不能怕群众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必须正视党的“肌体”发生的某些“病变”,早治疗,才能早康复。开展以整治“四风”为重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在到了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务必正视问题,勇于进行科学的大胆的制度设计。    

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制度建设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一种病可能有多种表征,不同的病可能有相通的表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从表征上准确判断病的本质。针对“四风”问题的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不能花了眼,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系统的思维,找出早出其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根本性的问题。制度建设要有“治未病”的理念,提高制度设计的前瞻性,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

跟踪观察疗效,推动制度的落实和完善。用药后必须跟踪观察疗效,及时复查或复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制度建设的意义在于执行,在落实运用中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完善。要通过自查、抽查、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对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要“复查”、“复诊”,对制度建设大而化之、应付了事的,该重搞的重搞,该完善的要完善,绝不能草草收场。

总之,治病如果治标不治本,病情会反复发作,甚至更加严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只有加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建设,以制度机制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反对“四风”、改进作风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刘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