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代表作用 助力精准扶贫

邵阳新闻在线2017/07/25 11:02:53 分享到

座落在武冈东北部的水浸坪乡,是由原省级贫困乡天鹅与水浸坪乡合并而成。这里曾经山高路险,怪石林立,土地贫瘠,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全乡15个行政村,就有省级贫困村4个,总人口30810人,贫困人口却有6107人,可以想象扶贫任务是多么的艰巨!然而,再艰巨的任务也难不倒水浸坪乡的57位人大代表。他们积极履职、团结一致、献计献策、亲力亲为,和乡党政、挂点单位、机关部门、村支两委领导一道共同发力,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阶级性成果。三年来,全乡共修建、硬化组道24千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维修加固病险水库6座,清淤维修山塘120余口,维修水渠16千米,新修田间机耕道8.5千米,改造D级危房140余座,已开工建设“异地扶贫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各一个。高霞村的有机蔬菜基地,峦山村的百亩水果种植,红朱片辣椒种植基地,石林村的山羊、土鸡养殖场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土花猪养殖也进入千家万户,并已初具规模。现全乡已脱贫2396人,为2020年彻底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全体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力精准扶贫。

制度是胜利的保证

在武冈市委、市政府下达了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后,水浸坪乡人大在乡党政统一部署的基础上,立即组织成立了《水浸坪乡人大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水浸坪乡人大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分工明确,措施得力,责任到人,限时限量,量化计分,奖罚分明。要求每一位人大代表恪守职责,冲锋在前,有力地保证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乡党委书记、市乡两级人大代表刘钦同志,更是以身示范,战斗在精准扶贫第一线。为全面核实水浸坪乡贫困户“三不愁、两保障”情况,刘钦书记深入每一户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困难程度,生产生活状况,为他们宣讲党的扶贫政策,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及建议,鼓励他们树立信心,通过政策帮扶、产业带动和自身努力尽早实现脱贫。在同各村党员座谈时,每到一个村,他都能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综合各村情况,为落实好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贫困户选好产业,发挥广大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例如,为了帮助邓集松一家脱贫,刘钦书记了解邓集松一家基本情况后,聘请邓集松担任了乡政府食堂炊事员,为其儿子介绍到乡派出所担任协警,有效地解决了邓集松一家的就业难之忧。邓集松一家感恩政府,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炊事工作上,将食堂办得红红火火,儿子在派出所扎扎实实工作,坚守自己的岗位。刘钦书记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的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大家以书记为榜样,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众人拾柴火火焰高

精准扶贫是一项既琐碎,漫长而又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许多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人大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只讲奉献,不求索取。

水浸坪村书记、乡人大代表邓蒲章,为了帮助该村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他说服家人,从自己有限的储蓄资金中拿出10万元,无偿分发给急需发展产业资金的贫困户。在本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户该村时,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征地和拆迁难。邓书记临危受命,迎难而上,一家一户的挨个上门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有一个刘姓老百姓,因要拆他已经闲置了多年的屠宰场,他的赔偿要求比较高,邓蒲江千方百计通过其亲友做他工作,最终以合理的赔偿价格谈判成功。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创建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白云村主任、乡人大代表刘又华,尝尽辛酸,决不回头。他为了扶贫中的“精准”二字,一户一户地去摸底,一户一户地去落实,哪家养有几只鸡,哪家门前有一条沟,还是一块大青石板,他都了然于胸。他所在的村,崇山峻岭,老百姓居住分散,须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较多。尽管异地搬迁是一件好事,但老百姓故土难离,反复无常,刘主任用超人的耐心和毅力最终说服了17户计84人签订了搬迁协议。

市人大代表、双虎村村主任唐咏梅用自己娇小的身躯,和其他领导一起勇敢地承担起了该村的精准扶贫任务。唐咏梅特别关心特困家庭,经常采取自己资助和组织村民帮助的形式,为其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9组邓祥轩、4组唐漠平的住房因年久失修,无法居住,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方面自己垫钱助其提前开工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向乡民政反映,为他们争取到了危房改造的指标。年底前,邓祥轩、唐漠平顺利地住进了温暖的新房。唐咏梅最牵挂的是困难户子女的上学问题,她绝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贫辍学。2016年9月,唐咏梅了解到兜底低保户邓隆校年仅12岁的女儿邓丽君因无钱上学即将面临失学的危险时,立即向乡政府和学校说明具体情况,最后通过民政扶助和学校减免费用的方式让邓丽君高高兴兴按时报到上学。

在精准扶贫的前沿,水浸坪乡人大代表始终不忘使命,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用每一个实际行动,每一件感人的事迹,谱写了一曲与困难群众休戚与共的交响曲。(肖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