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大部分生字词不认识,课文读不通顺,古诗词不会朗读背诵,课后题不会思考,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称为后进生。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后进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实施赏识和关爱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关爱学生,对教师来说,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既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也包括他们平时生活的点滴。比如说写字,教师要善于去观察学生的作业变化,在一次上课中,我发现我们班上肖友富同学课堂笔记工工整整,且笔记详细,对于一个考试从没及过格的同学来说,真的很不容易,我当场就表扬了他,还拿他的笔记给全班同学观赏,都觉得不可思议,从此肖友富同学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工整整,语文成绩提上来了。“赏识”对象也包括学生的生活点滴,我们班上的周越麟同学,跟着外婆生活,爸爸妈妈感情不和且都在外打工,缺少家庭关爱,于是在学校总是惹是生非,成绩也很不理想。对于他,起初我很烦恼,但冷静下来后,我想到他的特殊情况,于是改变战略,从生活上着手关心他,对于他犯的错误,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对于他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久而久之,他不再惹是生非,学习上稳步前进,和同学友好相处了。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学习能力低于优秀学生的学生,应实施因材施教。比如,生字词都不会读写的学生,对他的要求就是掌握生字词,课文都读不流利的学生,对他的要求就是先把课文读通顺。等他们把这些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了,再提高点要求,并及时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鼓励他们,这样他们既有学习成绩感,又能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于是重视语文学习。
二、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 要想小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必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功所产生的喜悦感是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因此表扬是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让后进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重要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地进行辅导,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成绩提升了要及时表扬,使后进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会大增,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提高了,成绩也就提高了。
2. 在安排好学习任务后,或是自习课上,老师在班内走动时,主动在后进生课桌边停留一下,关注一下他们的学习情况,纠正一个不好的学习姿势、提醒他们要专心、甚至仅仅纠正一个错别字,都会给他们学习动力。这些后进生,自尊心使他们不愿意去问其他同学问题,自卑心使他们不喜欢问或者不敢问老师问题。一旦有老师主动指导关注他们,会给他们温暖和学习动力,他们会努力去学,否则会觉得对不起老师的关心。我所教的班中有一男生,以前从来不做作业,字迹非常潦草,老师怎么教育他都无法改变,一次,在上自习课时,我经过他的位置,看见他拿着尺子在认真写作业,我当场就表扬了他,并纠正了写错的字,慢慢的,我发现他开始做作业了,字迹工整,上课也开始认真做笔记,学习成绩一步一步提高,我多次在班上表扬他,他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了。
3.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竞赛等。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后进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其他同学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当后进生要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
培养语文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长期引导,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后进生获取知识、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统一地结合起来,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这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武冈市大甸中心小学 杨迪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