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伍洁
3月5日,郑菲菲到新宁县安山乡大桥村召开扶贫领域“问题上墙”意见收集院落会,听取村民有关扶贫领域的意见,为今年扶贫工作把脉。
郑菲菲是一名80后的共产党员,到村扶贫前是中共新宁县委党校理教科副科长,2019年3月份前曾是新宁县安山乡大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她先后荣获湖南省2017年“百名最美扶贫人物”、新宁县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邵阳市2018年“脱贫攻坚优秀扶贫干部”等荣誉称号。
郑菲菲入户走访村民
义无反顾驻村扶贫
2017年2月,县委党校领导动员她到村情复杂、深度贫困的安山乡大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她很矛盾:去扶贫,每月在村要住不少于20天,丈夫是县运管所驻水庙乡石螺村的扶贫帮扶工作队员,这意味着上幼儿园的女儿和尚在哺乳期的儿子无人照顾;不去的话,扶贫工作是当前头等大事,作为共产党员,政治责任和领导信任又重如泰山,经过思索、抉择,她毅然决定去扶贫。
经过多番劝解,她做通了父母和丈夫的思想工作,将年幼的儿女托付给父母照顾,自己扛起被褥,带着炊具,拿着组织介绍信,“住”进了大桥村部,当起了大桥村“编外村民”和“第一书记”。
入村后,她撸起袖子,挽起裤腿,上山下田找穷根,走村入户访实情。全村568户其中贫困户就有123户,她坚持每户每月上门1次以上,特别是“2017.7.1”洪灾后,她连续在村七天未归家,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带领群众开展抗洪抢险与灾后重建。
慰问困境儿童
走村入户摸实情
为尽快熟识扶贫政策,她随身携带两本书:《脱贫攻坚知识手册》和《扶贫政策口袋书》,一有空闲时间就学。为搞好精准识别,她经常带着一把伞、一个手电筒,翻山越岭、上门入户对贫困户重新调查核实,每次回来时已是夜深人静。对摸上来的对象,通过召开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投票表决,将结果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摸查核实,集中公示,她顶住压力,将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21人清理出去,把确实贫困的40人纳入进来。村贫困户民主评议会上的监票人林承郡在封存投票存根上写道:“此次评议最接地气,最为公正”。
郑菲菲正在指导烟叶产业
精准扶贫摘穷帽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郑菲菲会同村里制定出一条“治穷之策”,即“建好一个班子,找准一条路子,改善一批设施”。她配合乡党委政府物色人选、组织选举,将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经济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组建了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团结的班子。为扩大烤烟、槐米、油茶种植规模,她先后27次召开村组会议和村民会议,对思想守旧的“难点户”,她蹲点入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建成400余亩金槐基地,400余亩油茶基地,500余亩烤烟基地,新建1739亩高标准有机脐橙示范园;为发展产业,助力贫困户增收,她多次衔接协调,争取到小额信贷65万元,组建了“金帝脐橙种植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入股分红;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她积极争取县扶贫办的支持,引进并建好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为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她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到后盾单位与上级相关部门资金762.9万元,建成村卫生室,电商示范网店1个,供销电商扶贫综合服务社1个,新建烤房10座,建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362户1286人安全饮水困难问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7年底,新宁县安山乡大桥村顺利实现98%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摘帽退出的目标。如今大桥村群众正迈步走在全面建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郑菲菲参加2017年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