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长征路】旌旗犹在 忠魂未远——“红军在城步”的故事

2019/06/30 17:31:12 分享到

莲花桥。 朱俊 摄

邵阳日报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彭贤良 阳望春 实习生 李伟

上有敌机,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国工农红军从广西转移至城步汀坪,建立蓬瀛乡苏维埃政府后,继续西进。途中,先后在横水界(现汀坪乡境内)、莲花桥(现丹口镇境内)、堡上(现长安营镇境内)、脚板界(现五团镇境内)发生四次战斗。

6月27日,记者来到丹口镇下团村的莲花桥。随着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宗兴声情并茂的讲述,人们仿佛听到当年的枪炮呐喊声。

杨宗兴介绍,1934年9月10日,红六军团进抵丹口、下团。这时,敌李觉部第二补充总队和第五十五旅109团已占据了丹口附近的马鞍山、笔架山、皮冲界等山隘,以堵截我军,伺机与尾追的桂军前后夹击,以歼灭我军于丹口。

根据敌情,红六军团首长决定迅速摆脱敌军,转移至城步西部地区;命第四十九团为前卫,第五十团为本队,第五十一团担任后卫,并派一个营接替四十九团的防御任务,以掩护军团主力西进。

11日下午3时许,天下着蒙蒙细雨,云雾笼罩山峰。五十一团团长金承忠、政委苏杰带领三营营长周仁杰来到四十九团的警戒阵地——丹口河畔下团村的“莲花桥”头。金团长说:“三营长,这座桥就是你们的防御阵地,要依托它来阻击敌人,不准敌人越过莲花桥一步。待军团主力翻过围洲界,你们就完成任务了。”

周营长接受任务后,同侯副营长、副教导员商谈了一会,一致认为,莲花桥是敌人必经之路,必须扼守桥头,做好反击准备。于是,他们率领三个步兵连和一个重机枪排迅速来到莲花桥,向各连部署了战斗任务。第八连配备两挺重机枪,担任桥东前沿阵地的防御任务;第七连配备一挺重机枪,担任对岸河堤的警戒任务,并派一个排在正北方向的山坡上埋伏,伺机应对敌情动态;第九连为预备队,在桥头西侧隐蔽待命;营指挥所就设在大桥附近的大石碑旁。为应对敌人的追击,各连立即派人到村寨里借来稻草,打成草袋,装上泥土,堆砌起来作为掩体。周营长与侯副营长反复观察地形,分析敌人进攻的方向,命令各连做好伏击敌人的准备。

21时左右,敌人向我阵地发起进攻,子弹击中莲花桥顶篷,瓦片纷纷落入河中。我三营指战员依托掩体立即还击。周营长根据敌人射击火光发出的方向,判断出敌人是分多路向我攻击。在夜幕掩护下,敌人约一个连的兵力,顺着河堤边的杂草丛匍匐前进偷袭大桥。另有两个连的兵力,从正面强攻桥头我前沿阵地。敌人企图一举夺取莲花桥,然后以大部队对我军团主力实行迂回截击。凭借敌人曳光弹的亮光,只见一群群黑影,时而向前蠕动爬行,时而卧倒在田垅里、沟坡下。周营长命令在桥头东端担任防御任务的第八连用重机枪把强攻的敌人压住;命令第七连用重机枪封锁河堤,不让敌人接近莲花桥;命令九连派出一个排,从桥西隐蔽下河,绕到偷袭莲花桥的这股敌人后面,实施突然袭击。眼看偷袭之敌就要接近莲花桥,战士们迅速扔出手榴弹,敌人死伤一大片,余敌纷纷溃逃。与此同时,各连指战员迅速出击,以猛烈的火力将进攻桥头之敌击溃。

在打退敌人第一次进攻后,周营长立即召集各连连长商量:敌人进攻的目的是夺取大桥,以阻止我军主力西进,当必然会发起更凶猛的进攻,我们务必尽快做好战斗准备。

果然不出所料,午夜时分,敌军再次以两个梯队向我军阵地发起猛攻,有2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三营一面以重火力压制敌人,一面要七连连长率40多名战士迂回到敌军后背袭击。敌人腹背受敌,溃不成军,丢下三十多具尸体,狼狈败退。当夜,红六军团主力摆脱了敌军追击,顺利到达绥宁县境内。三营完成阻击敌军的任务后,掩埋好2位红军战士的尸体,于12日拂晓撤离莲花桥,翻过乌鸡山,在绥宁与主力部队会合。

扶城水碧映莲花,苗岭山青守忠魂。

莲花桥战斗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为革命事业英勇无畏、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每年的清明、“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城步以及省市各界人士都会来到莲花桥边的红军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