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国共成长丨退休教师肖向群:“祖国给了我幸福的一生”

2019/06/30 22:43:22 分享到

跟小女儿、小女婿一起在北京天安门游玩

幸福的一家人

云邵阳记者刘波实习生何桂芳

在新邵县陈家坊镇黄山坪村,熟悉肖向群的人,都尊敬地称他“肖老师”。

1974年起,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直至2010年,历经36个春秋。如今,他已是桃李满天下。

老师这个头衔让肖向群骄傲了大半辈子,他常常会想:“没有国家,就没有自己的教师的岗位,是祖国给了自己幸福的一生。”

在艰难岁月里成长

1949年10月1日,肖向群生日。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他也酷爱读书,因此他从小成绩很好。1963年,他考上新邵县第五中学(初中部)。这也为他以后从事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厚实基础。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人人都过过苦日子。肖向群的父亲在外地教书,常年不在家里,作为5姊妹的老大,懂事的他从小就主动帮助母亲分担家庭重担。以前,要想家能多分一点些粮食,必须多挣工分。肖向群在学习之余,就去给村里割茅草、捡牛粪、砍柴,每天尽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好为家里多挣工分。

1968年,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已经初中毕业的肖向群只身出门谋“副业”。在冷水江市一家水电厂的建设工地上,为了赚更多钱,他挑上了50余公斤的担子,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在开展三线建设时,肖向群积极参加湘黔铁路建设,并成为六田连队会计……通过肖向群的努力,全家的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

在教育事业中奉献

1974年,肖向群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教师岗位。那一年冬天,他被推荐担任为黄山坪小学的代课老师。

肖向群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他认为,国家给了自己工作的机会,那么自己就要把工作做好,为祖国培育出优秀人才。

肖向群深知,自己只是一名初中毕业生,知识储备远远不够。于是,每当节假日或是夜深人静时,他就会捧着书本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学习教书育人方式方法。他要用这种方式提升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

付出总会有回报。肖向群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生成绩逐年上升。1976年,肖向群顺利转为民办教师。

1982年,黄山坪学校设置初中班,需要开设英语课程。考虑到肖向群在1977年参加过高考,学过英语,英语有一定基础,学校指定他承担初中三个年级英语教学任务。

肖向群是在农村学的英语,自知水平还有待加强。但是他也不气馁,于是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英语。不备课时,他就在看书;寒暑假时,他每天都会去10公里外的镇上参加英语专业培训;冬天寒风瑟瑟时,别人都围在一团烤火取暖之时,他也在看书看报。

凭着自己坚韧的毅力,肖向群的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198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公办教师招考考试,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肖向群来到新邵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脱产学习。3年后,他拿到中师资格证,重返学校教书。学成归来后,肖向群在教学中如鱼得水,不断取得好成绩,他所带的班级,成绩往往都会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县、学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在长达36年的执教生涯中,肖向群并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还给予困难学生源源不断的关心、关爱,尽到一个为人之师、为人父母的职责。

在晚年享受幸福生活

2010年,肖向群光荣退休。

退休前后,肖向群的两个女儿陆续有了自己的事业,且都成了家。与此同时,随着工资的“水涨船高”,他家也和很多一样,变得富足起来。

可是过惯了苦日子,肖向群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以前他从未想过去旅游。但是,这些年来,在女儿、女婿的劝说下,他和老伴也先后到北京、天津、安徽、广西等地旅游,去开阔自己的眼界。

肖向群表示,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国家给了,他将永生不忘。如今自己退休多年,不能再上讲台教书育人,但他会用各种方式去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如今,肖向群热衷于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他会主动帮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国家一有惠民政策,他就会到群众家里宣讲,帮大家弄熟弄懂;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他还特别关心村里贫困孩子,得知村里的一贫困学生的生活费没有着落时,他二话不说拿出1200元钱资助,让困难学生解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