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团结 传承精粹——预热2019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系列报道之三

云邵阳客户端2019/07/05 10:45:00 分享到

一等奖获得者卜晓刚

邵阳日报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彭贤良 阳望春 戴竞乐

歌唱文化精粹,歌唱激越心声,歌唱团结一心。

“中华一家亲·飞歌城步六月六”2019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组委会,于6月上旬开始举行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山歌网络大赛。现在,决赛结果已出炉。来自陕西榆林的卜晓刚一举夺魁,来自贵州铜仁的田井刚和湖南怀化的杨晓伟获得二等奖。

大赛共收集作品120多首,苗族、瑶族、土家族、哈萨克族、壮族、畲族、侗族、羌族等数十个民族的山歌手参与了本次比赛。7月3日晚,记者通过微信,分别采访卜晓刚等3名歌手。

记者:您属哪个民族?当地有没有唱山歌的传统?如何传承并弘扬山歌文化?

卜晓刚:我家住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羌族人。横山地处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四省(区)交界地,多民族融合。我家乡有良好的山歌传唱传统,父亲会唱地道的“信天游”。家乡有句民谚:“会走路就能扭秧歌,会说话就能唱山歌!”山歌“信天游”得到传承并获得发展,今年,横山被命名为“中国陕北民歌之乡”。

田井刚:我是贵州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人,苗族。我祖辈特别爱唱山歌,尤其是在农作时,都要唱上几首。每逢佳节,家乡人都会自发组织唱山歌活动。

杨晓伟:我是怀化芷江人,侗族。我出生在侗家山寨,祖辈喜欢唱山歌、酒歌、探情歌,芷江侗族山歌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记者:通过这次山歌网络大赛,您了解过湖南城步的风土人情和山歌文化吗?您认为城步山歌与您当地山歌或其他传统文化相比,有哪些相通的地方?

卜晓刚:我是民歌手,参加过很多大型比赛。这次我非常重视,家人和亲友都非常支持我。以前,我有朋友参加过六月六山歌节,他们强力推荐了城步苗族自治县,听他们讲了许多城步山歌的故事。我对全国山歌都感兴趣,城步山歌更不例外。我认为,原生态山歌是随心而唱,随情而唱,信天游也是如此。能够真正打动人的,就是从内心发出的歌声。与信天游一样,城步山歌手都是用心用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田井刚:这次大赛得到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以及民宗、文联等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极力推荐我报名参加。城步举办山歌节已有21届,山歌作为该县一种文化传承,根植在每一个人的血脉中。山歌只有言语之别,没有区域之分。只要有群众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山歌!所以,山歌文化流传至今,人人皆知、人人喜欢。

杨晓伟:为了这次大赛,我整理了自己最近几年到偏远山寨学习的山歌,选取本地最具代表性的《侗寨月地瓦》参赛。这首山歌,是侗族男女青年每年聚会、相亲时演唱的。虽然从未到过城步,但这段时间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我对城步有了初步了解。

记者:这次来城步,有没有去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及城步各地看看的计划?您准备如何积极推进山歌文化发展?

卜晓刚:六月六,我与城步不见不散!有时间的话,我会去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转一转,为城步文化旅游宣传尽一点绵薄之力。山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会尽己所能,在弘扬山歌传统文化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田井刚:这次能来城步参加山歌节,非常期待,非常感谢。我打算深入了解城步山歌文化,去湖南南山国家公园走一走。我一直在各地奔走,学习、收集和创新山歌文化艺术。以后,我会一如既往、积极探索,将山歌文化艺术精华传承下去。

杨晓伟:我准备去感受一下南山的美景和城步的民族风情,以歌交友,互相学习,增进了解。艺术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少数民族音乐,是先民们遗留下来的“活化石”,我们要汲取它的精华,打造具有本土印记的优秀音乐作品。让民族山歌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