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胡梅通讯员彭毅熊云辉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抓住邵阳被纳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机遇,激发“第一动力”,为邵阳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7月2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邵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段邵宁。
段邵宁表示,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部门将抓住此次承接产业转移契机,打造科技研发平台,创新平台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邵阳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市科技局一直在全方位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省级众创空间、18家省级星创天地、7家国家级星创天地。这些科技创新平台,解决了一大批工业企业的技术瓶颈问题。
“科技部门应该有超前意识,利用这次发展机遇,引进中国科技开发院到邵阳来成立分院或者加速器、孵化器。”段邵宁信心满满地表示,“2019年开始,我市将争取突破一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省一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要增加20%以上,同时要培育一批市本级的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
搭建好创新服务平台,下一步要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段邵宁介绍,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来势很好,“我市还需利用国家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契机,充分发挥各级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吸引一批高精尖项目或有核心竞争力潜质的、发展空间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入驻。”
可喜的是,我市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由2012年的24家增长到2018年的114家,提早实现“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的目标。段邵宁表示:“有计划地引入,加上科技部门的引导和培育,我现在有底气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将很快突破200家。”
如何为企业发展、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段邵宁表示,要不断优化经济环境,不仅要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还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建立健全了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对科技创新、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等给予奖励。资金支持也绝不含糊。2017年,我市从国家、省里争取科技项目无偿资金6000万元。在邵阳底子薄弱、财力有限的情况下,R&D投入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017年底达到了1.13%,在省内仅次于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同时,财政对科技的支出逐年加大,市本级的科技专项经费从2014年的500万元增至2018年的1130万元。
多措并举,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活力。2018年,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科技先行、科技活动周、智能智造大讲堂等科技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特别是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科技局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邵阳经开区联合承办的全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选送了28个企业、10个团队参加省赛,11个企业6个团队获得优胜奖,获奖数位列全省第三。其中,兴达精密和科瑞生物代表全省参加国赛,兴达精密获得国家优胜奖。正在举行的市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共有83家企业参赛。
创新创业,永无止境。段邵宁说:“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邵阳‘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的实施,我市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希望有更多的好企业、好项目,一起激发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为我们富饶美丽幸福的新邵阳造梦、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