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古楼 历经风雨揽芳华

2019/09/13 16:50:22 分享到

欧阳德珍
        古楼村,我去过数十次,十分熟悉。那里没有特别的风景可欣赏,也没有特别的人在等待,然而,只要有空闲,我就喜欢去那里走走,只为寻找古楼的故事。
        古楼村,洞口县城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处于雪峰山脉的中部。山,是这里的特色。

        无论站在村子的哪个地方,看到的只有高低、坡度、大小不同的山。村里的房子依山而建,村里的道路爬山而行,村里的人们靠山而生。

     这里的山陡峭、连绵,起伏,没有一片巴掌大的自然平地,只有零星几片平坦的田地,那是一代代山民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刀耕火种,从大山身上挖出来的。

        

       我认识古楼,是因为茶叶。
        刚回邵阳到报社工作那年,领导安排我写个关于邵阳茶产业的稿子,于是我跑了全市所有的茶厂,其中便有古楼茶厂。那时候,古楼茶厂刚刚从村集体企业改制成私人承包,茶厂规模很小,三栋破旧的老房子,一套古董式的原始制茶设备,几个老工人,产品仅仅有绿茶,而且产量很少,价格也很低……看着老态龙钟的茶厂,我的心都拧紧了,担心她的微弱呼吸会随时停止。
         但是,当我走进茶厂后面的茶园时,却惊讶不已,几个山头、山谷全是茶叶树,一垅一垅的茶叶树,像绿色缎带一般,一条条顺着山势的凹凸起伏,连绵不断地缠绕着大山;一垅垅的茶叶树,又似翡翠般的梯田,一层一层一级一级,从山谷一直爬到山顶,就如大海的波涛层层叠叠,无边无垠。
       有美丽的茶园,有技术精湛的制茶师傅,有历史悠久的品牌产品,古楼茶应该能焕发魅力,赢得市场。于是,那天晚上,我和茶厂的股东们聊起茶厂的未来,聊着聊着,就有了为古楼茶厂寻找生存与发展道路的探索味道。
       最近一次去到古楼,不是产茶季。我亦不为寻茶而来,仅仅是想在辽阔的山林中寻找个闲适的假日。

       

    在山里闲着没事,就与茶厂的朋友去寻找古楼村的古楼。然而,问了许多人,得到的答案却是:古楼也许是早在唐朝,或许是隋朝,甚至是更遥远的年代的事情,现在谁也找不到古楼的痕迹。

       古楼寻不着了,但在寻找古楼时,我却看到了一个新古楼。

         这些年,古楼茶厂的产品越销越旺,厂里招的工人越来越多,厂房越拓越宽,机械设备越换越新,产值越来越高……曾经奄奄一息的茶厂,焕然一新,神采焕发,成为了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茶厂活了,村民们看到了发展茶产业的希望。于是,大家或者加入到厂里来当工人,帮忙种茶制茶;或者加入到厂里组织的合作社,利用自家的田地、山林种起了茶。
         精准扶贫的政策实施后,古楼人们把发展茶产业当作了致富路,更加积极主动地拓展茶园,更加用心地研制茶产品,并发展起茶文化旅游,茶文化研学等等相关产业。现在,古楼村几乎是家家有茶园,人人从事着与茶相关的事情。昔日的贫困村,正向着茶文化特色小镇奋进;昔日的贫困户,通过种茶、制茶、卖茶,过上了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