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应思源 吃饭当节俭

邵阳新闻在线2020/08/26 11:11:17 分享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衡量物力维艰!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优良社会风尚的具体表现,更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的延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大踏步前进,成功的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人民从温饱不足逐渐迈向全面小康,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人民逐渐忘怀粒粒皆辛苦的初心,生活中粮食浪费现象愈加严重。

据报道,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为3500万吨,也就是中国粮食年产量的6%,这相当于3000多万人一年所需的食物量。调查后的显示数据让人触目惊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农民伯伯辛苦播种粮食的心血,也是无数张铺张浪费的脸。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标,并再次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行政机关党员干部就应带头做好表率,严禁公款吃喝,把节约理念深入贯穿到食堂就餐、公务活动用餐中去,争取最大限度的减少粮食浪费。广大干部们应充分利用各大宣传平台,对习近平总书记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进行宣传,积极教育引导广大民众勤俭节约。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节约粮食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于广大餐饮界,建议在餐桌上、在墙壁上应张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告示牌,以此来提醒消费者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并且,应推出半份菜、小份菜服务,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对有剩饭剩菜的顾客提供打包服务。在国家的号召下,餐饮店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节约措施,努力配合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行动。

与此同时,各高校、各中小学的学生也积极响应国家节约号召,在微薄、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上进行“光盘就餐”打卡,各家长也纷纷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孩子实施“饮水应思源,吃饭当节俭”的教育观,让下一代自觉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切实防止“舌尖上的浪费”。生活中,因搞攀比、去铺张的人很多,现在我们大力弘扬理性消费、不搞攀比、剩餐打包理念,自觉抵制浪费风气。

全国各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具体的节约措施在餐饮业实施,并对广大民众大力弘扬节约思想,才能将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美德发扬光大。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践行绿色健康的餐饮消费方式,以节约引领文明、以节俭传承文化,共同树立“饮水应思源、吃饭当节俭”的爱粮思想!

作者: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