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邵阳新闻在线2020/08/28 20:31:05 分享到

乡土人才被称为发展乡村经济的“金种子”,他们来源于民间,成长于乡土,工作在基层,对脚下的土地最为熟悉,对群众有着浓厚的感情,更容易获得群众的信赖和认可,他们是带领人民群众走向致富路的“领头雁”,乡村振兴过程中宝贵的人才资源和中间力量。

长期以来,乡土人才是我国乡村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块“短板”,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人口逐渐缺失,农村许多地方出现土地荒废、劳动力短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乡土人才人口总量少年龄结构不合理,加之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设施普遍缺乏,乡村地区人口综合素质、文化程度偏低,人才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复合型人才较少,导致其他技术加工、经营管理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在农村无法有效开展。此外,基层政府对人才引进和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够重视,人才宣传和人才培育意识不强,导致乡土人才引不进、聚不齐、留不住。

实现乡村振兴,既要有“最强大脑”,又要有“强壮躯干”,既需要掌握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也需要掌握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拥有“独门手艺”的乡土人才。

一是高职院校需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是区域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进行改革和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实用性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土人才的建设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培养。

二是人资部门需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培训。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应及时对乡土人才培训模式做出调整,不仅要对本地区的人口分布进行详细的调研,详细了解本地区的劳动人口和乡土人才分布区域、年龄层次、技能领域,还需要做好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乡土人才的培训和帮扶措施,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三是地方政府需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机制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下,不管是资源竞争还是市场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机制,如,可在广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宣传本地人才引进机制和创新创业帮扶效果,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乡土人才回乡创业,并且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完善人才引进制度。

(作者: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