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民”字经 架起干群“桥”

邵阳新闻在线2020/09/09 15:53:20 分享到

近日,陈希部长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新时期党员干部要念好“以民生为归依、以民利为根本、以民心为坐标”的“三字经”,架起干部群众友谊桥梁,筑牢党的宗旨意识。

以民生为归依,深入基层改善民生。民生改善成果得民心,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这是新时代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彰显。民生福祉和体现人民群众认同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依归与标尺。站在新起点,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民生更加改善,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掂起民生之重,以贤为镜、以廉为先,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当地发展,群众的意愿中去;要把权力作为改善民生、造福群众的催化剂,真正为民谋事,才能得到人民和群众拥护。

以民利为根本,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党员干部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重,着力办好一批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实事好事,实现、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每名党员要结合本职工作需要、服务群众需要,常态化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子女上学、落实生产物资、调解邻里纠纷、帮助制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结对联系的党员干部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自觉地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紧密结合全县中心工作任务,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要想方设法解决受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员、孤寡老人、低收入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与民争利的问题。

以民心为坐标,塑造党的良好形象。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只有服务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树立良好形象,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勤政为民,并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坚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之中,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务实的作风引领民风、普惠民生、赢得民心,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杨东花)